我国智能交通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4期   作者:郭瑞
[导读]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时交通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伴随
        郭瑞
        塔城公路管理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   834700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时交通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伴随而来。传统的交通控制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引进并发展了一批新型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智能交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交通控制;智能控制;问题
前言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限制排放、扩建交通道路只能短时间内解决交通堵塞和交通污染问题,交通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保证人、车、路的的协调统一,长期有效的控制交通问题。目前新型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采用与时刻变化着的交通情况相适应的大规模集成的电子化设备,实行灵活多变的系统控制方法,能保证高效安全的交通次序。我国自2013年正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多个城市引入了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在解决交通堵塞、交通污染等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智能交通控制体系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目前存在一些明显问题急需解决。
一、我国智能交通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1)交通控制体系虽然朝着科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交通诱导系统仅仅是通过交通流采集系统、交通事件检测系统采集和发布交通信息,由于缺少交通预测而使交通诱导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交通诱导系统所使用的交通流数据、交通事件信息没有与交通控制系统采集的交通数据进行融合并在控制、诱导中进行协同。
        (2)盲目引进最新的交通控制体系,没有结合我国交通发展现状采取适合的交通控制技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多以公共汽车为主,部分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采用地铁轨道交通,但由于资金投入过大,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据调查,公交分担率在我国只占30%左右,私家车出行比例较大,主要交通问题因其产生。我国交通流量大、道路结构复杂使在国外应用成熟的SCOOT、SCATS等系统在我国石家庄、成都等地实行效果并不理想。
        (3)城市道路建设周期性长,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超过了城市道路建设的速度。我国城市普遍存在进路密度,进路面积率偏低的问题。目前国内城市道路的密度约6.8km/km2,而在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就己到达20km/km2。20世纪90年代,北京道路面积率为5.9%,上海为6.4%,而国外城市东京为13.8%,巴黎为25%,普遍高于我国。近几年,国家虽不断加大城市道路建设的力度,但仍赶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且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
        (4)交通控制体系维护水平和管理水平低,没有得到有效更新升级和管理。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前提下,城市交通结构几乎每年都在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定期的参数调整,而我国在交通配置方面没有固定的资金渠道,缺乏配套的交通控制体系技术人员,交通管理水平低下。随着交通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我国城市中小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现代化设施却做得不足。在车辆、道路和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管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采集和信息提供技术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近几年,虽然有部分城市研究和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交通信号管理系统,但是由于交通管理设施不足等原因,我国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城市车流行驶速度逐年下降。
        (5)交通控制系统和交通诱导系统没有有效融合,没有建立交通控制和诱导的协同模型。目前的交通控制系统和交通诱导系统几乎都是独立运行,没有在数据级融合,也无法协同控制,运行和控制效果大打折扣。


        (6)没有将短时交通预测和交通事件检测信息进行融合,因而无法把握交通流变化的突发性特征。当发生突发的交通事件时,在现有系统模式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果能够在交通事件发生时在第一时间被系统检测到,并且通过周边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和交通信息板发布信息,那么就争取了处置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拥堵的黄金时间。
二、解决措施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
        (1)在借鉴国外城市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交通状况实情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交通控制体系。如加大公共交通的财政投入,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建立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等。鼓励市民出行多乘坐公交、地铁,采用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
        (2)城市道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要扩充容量,改善网络结构,增强网络的可靠性,在出行高峰期使得人流量得以分流,缓解单个道路的交通压力。同时,采用限购等政策减少私家车的数量。强调建立城市交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城市交通研究的交通规划。
        (3)制定系统的技术维护规范法则和标准,加强交通法制教育宣传,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同时,加强对软件设计和维护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软件管理水平;加大对交通控制体系的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出道。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我国交通创新能力。
结论
        智能化是交通控制体系发展的趋势,不断完善现有的交通控制体系,使得其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刻不容缓。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利用新进的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系统建立的交通控制体系才能更有效地解决交通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
参考文献
[1]翟高寿.基于智能工程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D].北方交通大学,2000
[2]尚龙华.基于车辆队列的交叉口信号主动控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
[3]杨兆升.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理论与模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ZouZhijun. A study of capacity of major/minor priority T-intersection by means of computer simulation[J].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2000, 13(3): 101-105
[6]Yang Y,Lu H,Yin Y,et al. Optimization of variable speed limits for efficient,safe,and sustainable mobility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13,2333:37-45
[7]Yu S, Wei Y.M, Wang K.A. PSO-GA optimal model to estimate primary energy demand of China[J]. Energy Policy, 2011, 42(12): 329-340
[8]Li X, Lam W H K, Tam M L. A Weather-Responsive Automatic Incident Detection Algorithm with Generalized Detection Thresholds[C].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93rd Annual Meeting. 2014 (14-1067)

作者简介:郭瑞(1986-),男,汉族,籍贯山东阳谷县,工程师,工学学士,现任职与塔城公路管理局,主要从事设备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