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剖宫产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8期   作者:张红霞
[导读] 目的 对剖宫产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张红霞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人民医院  妇产科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 对剖宫产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用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院分娩的82例剖宫产产妇进行本次研究,遵照掷硬币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的相关指标不及观察组,(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 在剖宫产中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能提高手术顺利度,减少产妇在剖宫产中的不良情况,保障预后,适合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负面情绪
        很多因素都容易引起剖宫产产妇的负面情绪,像家属不在身边陪伴、宫缩太痛等,让产妇在剖宫产中情绪、肌体出现较大波动,影响剖宫产进度。本次研究用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进行对比,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妇焦虑、抑郁、慌乱等时候为产妇提供有效支持,让产妇认真听从护理指导,顺利完成剖宫产,减少剖宫 产中的不良事件,详见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院分娩的82例剖宫产产妇进行本次研究,遵照掷硬币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所有产妇均接受剖宫产手术,平均年龄为(29.14±3.18)岁,初产妇59例,经产妇23例。两组基线资料(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所有产妇均接受剖宫产手术。
1.2.1参照组
        维持常规护理:协助麻醉师完成硬膜外麻醉/全麻操作,调整产妇体位,用毛毯等铺盖产妇暴露出的多余肢体,为患者提供心理安慰、健康教育等知识分散患者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注意力,让患者尽可能保持放松。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给氧等。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保留上组护理内容,然后开展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①从产妇进入手术室开始为其普及麻醉、手术相关事项,让产妇了解剖宫产前端麻醉等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主动配合麻醉等操作,让肌体尽可能放松,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剖宫产。护理人员还要积极询问产妇对疼痛的感知,观察产妇出现的肌体应激反应,配合麻醉师调整麻醉剂量、为患者给氧等。操作过程中要告知给氧等能为产妇和胎儿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让产妇对吸氧等有足够认知,减少在剖宫产开始前的恐慌感。②护理人员要根据剖宫产手术需要,调整产妇体位,并在调整时告知产妇体位调整对手术的帮助,让产妇意识和行为上配合医护人员,同时陪伴产妇完成剖宫产,在剖宫产的不同操作过程中,要及时为产妇反馈健康知识、询问疼痛度、观察产妇意识等,让产妇了解目前正处于手术的哪个阶段,减少产妇对手术过度担忧,帮助产妇了解自己和胎儿的状况。同时为产妇普及剖宫产出血相关事项,让产妇正确对待产中、产后大出血等。③胎儿顺利取出时要告知产妇胎儿状况、产妇剖宫产手术正在进行的情况等,减少产妇在手术台上乱动、着急看新生儿的概率,为产妇讲解剖宫产手术有效缝合对子宫恢复、减少出血量的帮助,提高产妇在剖宫产手术结尾处的配合度,减轻产妇精神上的压力。手术结束后遵医嘱为产妇提供缩宫素等,告知产妇术后注意事项、健康护理方法等,让产妇有足够的健康知识对待术后休养,主动尽早下床活动,减少肠道粘连等病症。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用焦虑和抑郁评估表进行,分值分别为0-50分,分数越低患者不良情绪越少)、疼痛评分(用视觉模拟评分表进行,分值为0-10分,分数越低患者越不疼)、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的相关指标不及观察组,(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详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中产妇情绪、肌体等会莫名异常,焦虑等不良情绪明显,对产妇术后状态造成影响。本次研究对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进行对比,后一种护理方式在剖宫产中更实用,分散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注意力,用正确的健康知识改善产妇对剖宫产的看法,缓解产妇精神上的紧张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减少术中乱动等行为[1]。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为剖宫产手术提供良性辅助,增加产妇对手术中事项的了解,减少产妇对手术过度猜疑,让产妇跟随护理指导调整呼吸、了解手术进程、剖宫产手术对自己的帮助等。剖宫产手术中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帮助产妇合理规避不良情绪、不良习惯,提高产妇对待新生儿、术后自我护理的理性行为,加强产妇对术中、术后大出血的理性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减少肌体、心理上的不良情况,加快术后排气,尽早下床活动[2]。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巧妙化解剖宫产手术中的多种不良情况,促进护患间交流,展现护理人员在剖宫产中的专业能力,扩大健康教育的影响力,促进产妇在剖宫产中不断吸收健康知识,减少产妇术后慌乱现象[3]。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施后,参照组的相关指标不及观察组,(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说明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较适合在剖宫产中使用,减少产妇在剖宫产中紧张感,提高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中实施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能提高手术顺利度,减少产妇在剖宫产中的不良情况,保障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志伟,高健.对剖宫产产妇施行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探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7):169-171.
[2] 朱咏清.剖宫产护理中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价值研究[J].饮食保健,2019,6(25):263.
[3] 王玲,王晓亚.健康教育路径对剖宫产产妇认知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2):165-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