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注射方法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8期   作者:高美丽 王彦
[导读] 目的:讨论改良式注射方法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效果。
        高美丽   王彦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重症创伤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30
        【摘要】目的:讨论改良式注射方法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注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皮下注射,实验组应用改良式注射方法。结果:实验组无皮下出血人数高于对照组(x2=3.2458,P=0.0012)实验组总出血量率低于对照组(x2=4.2010,P=0.0002),(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注射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改良式注射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下肢静脉血栓;应用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发于骨科手术后,若未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严重会致残致死,目前临床常以低分子肝素帮助患者预防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常规皮下注射易导致瘀斑、硬肿等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情况发生,且存在一定的痛感,导致患者负面情绪严重,对护理人员缺乏信任,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改善上述情况[1]。可采用改良式注射方法,降低患者的注射点痛感,减轻心理负担,减少皮下出血情况的发生。本文选取我院110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讨论改良式注射方法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注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皮下注射,实验组应用改良式注射方法。实验男31例,女24例,平均(48.86±6.13)岁;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平均(48.98±6.45)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治疗: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生产厂家: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3910;0.4ml;4100AXaIU×2支),从入院第一日开始至术后二周,每日一次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4100AXaIU。
        对照组应用常规皮下注射:实验组应用改良式注射方法:抽取药液,食指固定针栓,以30-40°斜向上角刺入,回抽未见回血即注入药液。
        实验组应用改良式注射方法:抽取药液,排气不过针头,保留空气栓,针头向下,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在皱褶最高点垂直进针,回抽未见回血即缓慢注入药液。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皮下出血程度,判定标准如下:患者注射部位皮肤瘀斑<0.5cm,无出血情况的发生为轻度;患者注射部位皮肤瘀斑>0.5cm,<2cm为中度;患者注射部位皮肤瘀斑>2cm为或出现硬结为重度。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之中,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s)来对数据计量资料表明,P值<0.05,表明数据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无皮下出血人数为46例(83.63%)高于对照组33例(60.00%),对比后(x2=3.2458,P=0.0012);(P<0.05)。
        实验组轻度出血2例(3.63%)、中度出血1例(1.81%),对照组轻度出血11例(20.00%),中度出血2例(3.63%),重度出血1例(1.81%);实验组总出血量率3例(5.45%)低于对照组总出血率14例(25.45%),对比后(x2=4.2010,P=0.0002),(P<0.05)。
3讨论
        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是一种应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普通肝素中提取合成的低分子肝素,通过阻止抗凝血因子Xa活化起到抗凝、抗血栓的功效[2]。与普通肝素相比较,低分子量肝素钙可有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对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外源性凝血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增加血管壁表面的负电荷,促进抗红细胞与血小板的聚集,可间接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3]。低分子量肝素钙可将血小板结合与血小板凝集降低到最小,从而起到预防做作用,还可降低出血的风险。低分子量肝素钙经过皮下注射后,具有分子量小、生物利用度较高等特点,其对血管通透性较好,且对凝血时间影响较小[4]。常规皮下注射斜刺注射时易刺入人毛细血管,且受到低分子量肝素钙的影响,会引发出血症状;而改良式注射法可降低对患者局部组织的损伤,缓解疼痛,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有效避免针头损伤表皮毛细血管,便于护士操作,能够提高操作的准确性与统一性[5]。本文研究表明,实验组无皮下出血人数为83.63%高于对照组60.00%;实验组总出血量率5.45%低于对照组总出血率25.45%,(P<0.05)。
        综上所述,改良式注射方法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中的应用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痛感,较少皮下出血情况的发生,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虞海燕,刘燕.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防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01):156-158.
[2]李燕,许秀芳,吴小艳,等.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1):83-86.
[3]何小蓉,斯新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推注时间及局部按压时间共同对皮下出血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9,21(04):353-356.
[4]赵柳华,朱飞燕,孙洁,马玉婷.改良注射方法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8,26(04):469-471.
[5]安雪梅.改良式注射方法对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及疼痛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1):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