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及 MRI 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估的 对比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8期   作者:厉玉林
[导读] 目的 原发性肝癌,TAC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以CT、MRI评价疗效。

        厉玉林
        天长市人民医院  安徽滁州  239300
        【摘  要】:目的  原发性肝癌,TAC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以CT、MRI评价疗效。方法  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选自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均行TACE治疗,后以CT、MRI判断疗效,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比较评估。结果  MRI扫描准确率(残余病灶、病灶复发)为95.25%,与CT扫描76.19%相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予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行MRI扫描,与CT扫描相比,对疗效评估准确性更高。
        【关键词】: 动脉化疗栓塞术;MRI;CT
        原发性肝癌为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处于中晚期,单纯切除手术治疗难以获得理想治疗效果,故多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TACE)行局部肿瘤清除治疗,以阻断肿瘤内原生血管及异生血管供血,使局部肿瘤缺血凋亡,并进行化疗治疗,以化疗药物治疗,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2]。但在治疗后,可能存在病灶复发、残余病灶情况,需要依靠影像学进行疗效评价。MRI及CT均为临床常见影像学检查方式,为提升疗效评估效果,本次选46例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患者,均行两种影像学检查,并评价检查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选自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3],符合TACE治疗标准。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34~59岁,平均(49.02±6.73)岁。排除弥漫性病灶者、造影及扫描禁忌者、病灶数量在5个以上者、严重血管病史及心脑肾病史者、严重腹水及黄疸者、门静脉主干完全栓塞者、白细胞计数在3*109/L以下者。
1.2方法
        患者TACE次数为3~5次。CT、MRI检查时间为TACE术后2~6个月。
        CT:西门子16层螺旋CT,系数: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120kV、180mAs,层厚、螺距、层间距分别为6mm、1.2mm、8mm,准直0.6~1.2mm。碘对比剂注射速度:2.5~3.0mL/s,注射剂量标准:1.5mL/kg,注射方式为肘静脉高压团注;上腹部平扫,范围为膈顶至肾下;造影剂后行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分别为20~30s、60~70s、120s)动态增强扫描
        MRI:以西门子1.5T MRI检查,提前呼吸训练,头位进入,进行横断面、冠状面扫描;取Gd-DTPA对比剂,高压团注,调整剂量标准(0.2mmol/lg)及注射速率(2mL/s)。扫描序列:T1WI、T2WI、增强扫描,TR分别为110ms、1000ms、4.8ms,TE分别为2.4ms、85ms、2.3ms;参数:矩阵384*512,视野260*350mm,层厚、层间隔分别为6mm、7.8mm,带宽380Hz;注射对比剂后行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分别为20s、40s、60s);扫描范围将双肾及肝脏膈顶完全覆盖。病灶动脉期肿瘤组织呈现高信号,曲线中后期时间信号呈现下降趋势为MRI强化标准。
        请2名医师共同阅片分析结果。
1.3肿瘤残存影像标准
        CT,门静脉期低度密度显影,动态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前后CT值超过10Hu,判定肿瘤残存;动脉期未见高密度显影,造影剂于CT平扫期间出现不均匀沉积,判定无残存(或无法判断);MRI,动态增强,且在增强早期即可见强化显影,判定存在残余[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标准:动静脉瘘、肿瘤内血管情况、染色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准确率、检出率等计数资料以(%)表示,2检验;P<0.05提示组间有统计学差异。选SPSS24.0计算。
2.结果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46例患者存在63处病灶,其中46处存在残余或复发(显著染色),17处无残余及复发(未染色);CT扫描准确率为76.19%;MRI扫描准确率为95.24%,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肝癌,属全球四大流行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部分肝脏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因原发性肝癌早期未见显著症状,患者多数于中晚期确诊,故单纯切除手术治疗难以完成理想疗效,因此多采用TACE进行局部肿瘤清除治疗。但TACE术后疗效判定较困难,因此对接下来治疗方案的确定存在一定难度[4]。
        CT及MRI均为临床常见辅助诊断方式,在TACE术后疗效诊断中均具显著效果,但两者在临床疗效判定中存在明显差别[5]。影像学诊断中,CT扫描可用于肝动脉瘘、肿瘤内异生营养血管进行检测,但受沉积造影剂影响,使其在肿瘤活性组织扫描中存在一定的误差;MRI扫描,可对病灶组织进行多平面检查,图像对比度清晰、病灶解剖学结构清晰,因此在TACE术后疗效判断的扫描中更具优势。本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进行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判断,显示,MRI在肿瘤残余及复发情况诊断中,具更高的准确率,考虑原因为,CT扫描中,X线受碘油阻隔难以在碘油沉积区充分显影,而MRI可多平面成像,不受造影剂干扰,因此具更优的诊断效果。
        综上,予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行MRI扫描,与CT扫描相比,对疗效评估准确性更高
参考文献
[1]王月波, 陈加源. CT及MRI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估的对比[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18):140-144.
[2]斯兴无, 周红俐, 陈华平,等. MRI与CT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评估[J]. 西部医学, 2017, 29(8):1150-115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7, 16(7):705-720.
[4]林金贵,吴慧敏,吴玉珍. CT及MRI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估的对比[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76):181.
[5]李杰平, 程宇. 16排螺旋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的疗效判断价值对比[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6(5):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