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怎样上好一节地理课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期   作者:陈婧
[导读] 地理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

         陈婧
           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        056000

         摘要:地理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怎样才能在短短的45分钟内,让学生既得到知识又兴趣盎然。这就需要教师广博的知识和认真观察生活的感悟引领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教学经验总结的一点心得。
         关键词:地理兴趣    生活中的地理    学习方法   课堂效率
         新高考提高了高中地理的地位,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地理学科对历史、语文、政治、生物等学科的学习有辅助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对以后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科,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充分利用身边的事例,促进地理规律的讲解。【1】例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节的知识点: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我首先设问:“同学们,一天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
         学生们有的说中午12点,有的说下午2点。
         请他们各自说出原因。
         “好,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到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几点?”
         学生:“下午2点。”
         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是午后2点呢?”
         教师引导:中午我走出教室身上热烘烘的,空气的热量还没有我身上的热量高。空气吸收的热量多吗?
         经过教师的点拨,有的学生就能回答出太阳把热量大部分辐射到地面,地面再把热量的大部分辐射给大气。
         出示幻灯片总结,拓展延伸:为什么山顶上白雪皑皑呢?很多同学纷纷举手回答。
         在讲解知识点: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7月份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
         教师提问:“为什么海洋总要比陆地慢1个月?”
         在学生中间开展讨论。
         教师点拨:大家夏天去公园,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中午水是凉的,地面是热的。到了晚上水是温的,地面却凉了。这说明了什么?
         请学生回答,共同得到答案。
         知识延伸:为什么冬天的的暖气中用水作为介质?这样的问题既长知识又不脱离地理课堂,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
         在讲到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知识点:空气遇冷水汽凝结,形成降雨。
         教师设问:“夏季水龙头外壁上经常布满了水滴,是水龙头的水溢出来了吗?”最终给出结论。
         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学生一下子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地理现象,是自己没有发现的。拉近了地理学科与学生的距离。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开展全体全员的教学活动。


         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度较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地理学习的信心,进而影响学习热情。【2】局部的提问很难达到提神的效果。所以,全员参与互相监督,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
         在七年级上册《经纬网》一节时,教师在讲解完经纬网的分布规律后。安排活动:规定排为纬线,每排之间相差10°,并且都规定为南纬,请每排学生首先确认自己排的纬度。中间一列为0°经线,左西右东,各列相差10°,请每列确认自己所在列的经度。下面教师依次请不同的纬度线和经度线起立,最后让学生讲出自己所处点的经纬度。
         参与小游戏时,教师观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进生生互动。
         三、巧用实验,突破难点,玩中生智。
         为了让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要重视直接经验对地理的学习,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条件进行试验。【3】在八年级上册《黄土高原》这节,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我准备了簸箕4把,黄土若干,一盆绿植,一盆黄土。让小组现场设计试验:一组:A:我们小组探究的是植被覆盖对水土的影响B、C:各拿一个花盆C、D:各拿一个烧杯E:通过实验探究和对比,我们小组的出的结论是:植被覆盖越完整越茂盛,水土保持的就越好,反之,就越差,所以,黄土高原地区属土流失严重和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有关。二组:A:我们小组探究的是降雨强度对水土的影响 B、C:各拿一个簸箕C、D:各拿一个烧杯E:通过实验探究和对比,我们小组的出的结论是:降雨强度越小,水土保持的就越好,反之,就越差,所以,黄土高原地区属土流失严重和当地降雨强度大小有关,因为当地降雨集中在7、8月,多暴雨。
三组:A:我们小组探究的是地形坡度对水土的影响B、C:各拿一个簸箕 C、D:各拿一个烧杯E:通过实验探究和对比,我们小组的出的结论是:地形坡度越小,水土保持的就越好,反之,就越差,所以,黄土高原地区属土流失严重和当地地形坡度大小有关,因为当地沟壑纵横,地形坡度较大。
         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影视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
         七年期上册《海陆变迁》在讲到“大陆漂移学说”时,我播放了奥斯卡动画短片《消失的松果》,顿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夸张的镜头使学生们哈哈大笑,最终解释了大陆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
         七年级下册《俄罗斯》时,为了理解当地的寒冷。我播放了当地人拿一壶刚烧开的热水泼洒出去,瞬间变成了雪花。有图有真相,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寒冷的程度。
         但是同时我也发现,短片不宜过长,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控制在5分钟之内,短片越经典越能调动全班的注意。
         五、教师的语言幽默拉近师生距离
         七年级上册《地球仪》一节时,课前把地球仪放在讲台上,很多同学围观。上课时,我故弄悬:“我的地球仪怎么坏了?谁给我弄坏的?”同学们都紧张起来,纷纷表示不是自己。我问:“地球仪上的地轴怎么斜了?”学生恍然大悟。
         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经纬网》一节时,我首先讲了一个笑话:有个人厨房着火了,给消防员,告诉对方厨房着火了。对方问在哪?他还是一个劲地说是厨房。消防员能来及时救火吗?
         六、小结的重要意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上课认真听讲,并不代表每个学生都能把知识点全部吸收了。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是不同的。把知识点落到纸上,定期进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一章至少进行一次测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一定要占用课上时间进行讲解,把知识点弄透。学生是有惰性的,你的讲解是对他的督促,讲解的时候要求学生有记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知识是枯燥的。怎样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方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逐渐形成不同班级的学习习惯,舆论氛围等等。
参考文献:【1】徐元伟《读与写》2016年第08期 地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2】蒋伟尚《教育 综合视线》2019年第12期 初中地理教学情景化与活动应用
           【3】闫珍珍《广西教育》2019年第03期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