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期   作者:谢空娅
[导读] 积极心理学倡导让积极心理成为一种主导的心理状态

         谢空娅
         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0000
         摘要:积极心理学倡导让积极心理成为一种主导的心理状态,呼吁人们将自己的关注点转移到生活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状态来面对现实。积极心理学的主张,为实现当代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方法。通过积极心理学加强德育教育的创新发展,对实现德育教育积极转型,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职德育;积极心理学;应用研究
引言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中职德育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心理状态的需求,导致消极情绪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加强积极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改善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适应社会环境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1)教育观念:传统心理学面对的是人的消极层面,是问题的产生根源,问题带给人的消极影响,如何消除人的消极情绪等等。积极心理学的立足点是关注人的积极层面,即怎样提升人的幸福感,怎样发挥人的潜能等等。(2)个体差异认同:传统心理学更关注人格的力量,导致人的差别的是人格的差异,是个体内心的困扰影响了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不关注人的问题以及消极情绪,而关注于人怎样看待自己,个体是否使用积极肯定的眼光看待自己,个体的行为是否是发挥人的潜力。(3)在品质培养上: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个体的心理问题解决,不太关注个体心理品质的提升。积极心理学最强调的就是关注个体心理品质的培养,尊重个体的人格,培养正向力量,提倡发挥潜能。(4)借助以往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的相比能够得知,这两者中的后者更有利于德育教育目标的达成,也更有利于强化学生综合素养,还更有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高成效实行。
2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2.1 正确认识教育对象
         在传统中职德育教育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对师生双方的教学地位缺乏正确认知,更注重于向学生强制性灌输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学水平及效率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将引导教师明确师生之间的正确教学地位与教育对象的本质。具体来讲,改革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于对学生内在潜能的挖掘,以及对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
2.2及时调整教学地位
         从认知心理学视域出发,可将传统中职德育教育教学工作模式与过程视作教师将理论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灌输、复制,学生对所学知识处于被动输入的学习态度,而没有基于自主学习积极性对所学各项理论知识进行登记、筛选分类以及深加工。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以各项理论教学内容为核心要素,构建起理论学习框架体系,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明确受教育者的主体教学地位,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进行结合,进而构建起全新的知识体系。
2.3 挖掘受教育者的内在潜力
         德育教育工作的本质与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同时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追求与心理需求。将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存在的教学短板,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构建健全知识体系的同时,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良好的品质。


3 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策略
3.1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在中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正确运用积极心理学,则必须能够十分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特征,这直接影响着中职德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德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心理学知识和积极心理学知识,以扎实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身的教学能力。中职德育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以此作为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中职德育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展开密切的接触,这样有利于德育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选取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过程中,则能够更加贴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有利于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为后续的德育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3.2 转变教师教学心态
         中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效果的确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教师所秉持的心态,更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中职德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以来,逐渐形成了固化的逻辑思维和认知观点,将中职学生认为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并不愿意接受德育教育。所以在实施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态度较为消极,并未对教学工作展开深入的研究,教师这样的教学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德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应用心理学理论推动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德育教师必须通过加强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习,不断转变和革新自身的教学态度,与中职院校资深教师进行深入交流,相互分享教学经验。
3.3 丰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手段
         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要提高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效果,教师就要丰富教学手段。当前的科技发展让多媒体教学成为中职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不仅能在其他学科中发挥出较好的作用,在德育教学中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对课程进行设计,借助多媒体的音乐和影像来加强视听效果,让学生能进入到德育教学的意境中。教师通过音乐和影像调动起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让学生在幸福和快乐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中职院校的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共享具有积极意义的信息资源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正能量,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教师也可以组织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活动。在活动实施前,教师可通过校园广播和网络宣传来扩大对积极思想的传播,让学生在积极心理状态下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进而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效果。
3.4 加强鼓励语言应用
         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就是必须始终秉持,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的教学原则。主要原因是由于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行动。所以中职德育教师应善于应用鼓励语言,但同时也要保证鼓励语言应用的适用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上的表扬和鼓励。当然,中职德育教师除了给予学生鼓励性语言之外,也要做到适当的批评,不能由于顾及师生情谊而包庇学生的错误,但同时也不能在班级同学面前肆意批评。需要选取合理的方式,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批评指导,这样不仅不会损伤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激励和教育作用。
4结语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对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积极品质的认识,在综合素质和教学手段上实现自我完善,从而增强积极心理学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康阳.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9(22).
[2]周志文.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知识经济.201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