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实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期   作者: 陈拥宪
[导读]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逐渐成为不同母语的人交流时使用的通用语言


        陈拥宪
        上海政法学院 语言文化学院, 上海  201701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逐渐成为不同母语的人交流时使用的通用语言,这些人中英语为非母语的人数远远超过英语为母语的人数。在这种背景下,以英语母语者的语言规则作为标准的原则正在面临挑战。非母语人士主张拥有对英语提供标准的权利。在商业环境中,尤其如此。本文旨在探讨商业环境下中国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的问题,通过研究中国某外企员工的400余份英文商务电子邮件,指出了中国英语结构的四大显著特点,即:标点符号,数和时态缺失屈折符号,动词连用,零冠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从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中国英语已经成为合法的英语变体,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标准。建议中国的商务英语使用者自信地使用中国英语,而来自其他国家的商务伙伴需要熟悉这种英语变体,以便与中国的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沟通。
        [关键词] 通用语,商务英语,电子邮件,中国英语特征,英文变体

1. 引言
        英语作为通用语(ELF),即“不同母语的人以英语进行交流”(Seidlhofer,2001)在过去十年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语言学家Kachru B. B.(1985)使用“世界英语”一词解释英语的多样化是英语与其他语言文化不断接触的结果。他根据英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情况提出了三个同心圈的理论:以英语为母语的内圈,通过殖民主义传播的外圈,以及通过全球化传播的扩展圈。他提出的“世界英语”一词包含了所有的圈子,不是特指某圈子或变体。
        在这种背景下,特别是当外圈和扩展圈中的英语使用者的数量超过了内圈使用者的数量时,将内圈英语作为标准的传统观念就会面临挑战。现在已经有一种趋势,人们开始认可本土化英语或英语变体的合法性。英语不再仅仅归内圈使用者所有,学习了该语言的人都是它的拥有者,并且有权按照他们的方式使用。外圈和扩展圈的英语使用者不再被动地接受内圈给出的标准,而是有权议定语言标准。
        当ELF被用于国际商务用途时,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国际商务中,语言沟通完全是出于商业目的的考虑,因此拥有各种语言背景的人可以相互适应彼此的差异,他们更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而不是正确性。商务英语作为ELF已经成为中性的、共有的、开展业务的通用符号(Louhiala-Salminen, Charles & Kankaanranta, 2005),代表了不同使用者的文化(Jameson, 2007)。
        中国属于英语的扩展圈,现已逐渐成为世界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英语作为ELF在商业环境中的使用。作者以中国的某外企为标的,通过研究中国员工撰写的400余份电子邮件,总结了中国英语的特点,并从语言和文化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主张中国英语在商业环境中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意义和方向。

2. 中国英语的特点
2.1标点符号
        通过研究大量的电子邮件发现中国英语在使用标点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使用逗号代替句号、分号、冒号或破折号将两个或多个完整句子连接起立。
例如:
1) The scrap materials have been ready in HUB warehouse, which would be sent about on 17-Dec.
2) We are working with supplier to investigate root cause, it is in process.
3) Arrival notice is not received yet, and invoice is missing, I had pushed EI to provide it.
4) Would you please help us to provide PL to forwarder Expeditors according to attachment information, meanwhile I will inform our supplier provide whole shipping docs in the future, if you have any concerns please let me know, Thanks!
        内圈语法不认可使用逗号分隔完整的句子,但是中国英语大量存在这一用法。产生这种语言偏差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两种语境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大部分文字的意义取决于对语境的理解。相比之下,大多数内圈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它们的语言是构建意义的主要手段。与内圈英语相比,中文无需太多考虑语言结构。受此影响,中国英语用逗号连接完整句子的情况屡见不鲜。
2.2缺少屈折符号
        内圈英语使用屈折语素展现语法关系,然而由于中文的影响,中国英语中经常缺少屈折语素。
2.2.1 数
        内圈英语表示复数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添加后缀-s或者-es。然而,中国英语经常漏掉-s或者-es,因为中文很少使用复数。
例如:
1) Please make sure to notice all supplier to use Fedex and chose BSO for shipment to Shenzhen
Tigers.
2) XXX delivered sample of transparent label with grid adhesive to WCD, and XXX were satisfied with result.
3) They did not ask engineer in CQ site to update template to the new one.
4) There are two version of template in WM system, operator used wrong template for printing.
        中文中偶尔也会使用复数,方法是在名词后添加“们”。Chierchia(1998)认为,汉语中很多名词是集体名词,本身就可以表示复数的意义而无需再添加复数词缀。中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而非个人主义,不是特别看重数的概念,这也许是中文少用复数的另外一个原因。
2.2.2 时态
        在内圈英语语法中,时态表示行为发生的时间和说话时的关系,通常通过添加屈折后缀完成。通过对电子邮件的观察,发现中国英语在表达过去时态时经常不使用过去时符号-ed。
例如:
1) XXX inform XXX today that 2 orders can’t be delivered to bounded zone warehouse through DHL.
2) Nothing abnormal occur in scanning process.
3) We arrange XXX product for trail test last Saturday and pass the test.
        表达时间关系时中文与英文有很大的不同,中文可以添加虚词“了”或者添加时间短语(如“去年”)表示过去,而无需像英文一样通过变化动词词形来完成。中文大多数情况是通过语境来表达时态,无需借助语法提示。
2.3 动词连用
        动词连用(SVC)是指一个句子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动词短语或分句,中间没有任何的连接词表示它们的关系,动词连用是中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


例如:
1) Asked supplier review their operational process, and ensure factory inventory have no same issue.
2) Customs inspect it and withhold this shipment, which caused this shipment didn’t delivery to
XXX in time.
3) Corrective action: assign XXX as one person is responsible for checking XXX during printing.
4) There are total 4000 turnover pallets are broken.
        Li&Thompson(1981)将SVC结构归纳为四种类型。上述四个句子都属于同一类,即: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既是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又是第一个动词的宾语。在中文SVC结构中隐含了这种关系,而在内圈英语中,它们必须用句法标记来明确指出这种关系。
2.4 零冠词
        根据内圈英语的语法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名词前面需要有限定词修饰。最常用的限定词是冠词a,an和the。定冠词the用于指谈话双方都明确所指的人或事物,内圈英语中很常用,而中文中却没有冠词这种用法。受此影响,中国英语常常不使用冠词the。
例如:
1) Reason is DHL has already finished custom clearance, material now is non-bonded.
2) Shipment is scheduled to be picked up this afternoon, and will arrive in terminal tomorrow.
3) For Silver support, supplier will update inventory to planner, planner review to provide supplier preparation suggestion .
        很多英语使用者的母语中不存在冠词系统,因此他们在英文表达中不用冠词的情况很常见。Croft(1990)的交际节俭理论认为人们自然而然地倾向以最小的结构表达最多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在文化差异中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与属于低语境的内圈文化相比,前者更依赖于语境而不是结构来表示所指。

3. 中国英语作为商务交际通用语
3.1同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
        我们将研究标的的电子邮件分为两类:一、同文化交际,即与相同圈子人的沟通,比如中国和香港的同事或合作伙伴; 二、跨文化交际,即与来自美国等其他圈子人的交际。从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电子邮件中使用的英语在许多方面与内圈使用的不同,我们认为这是受到了中国语言和文化不断影响的结果。同一种文化的人交流时,由于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各方可以轻松相互理解对方。而在跨文化交际时,由于商业目的的推动,各方学会了适应彼此的差异,从而也可以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3.2中国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有效性
        因为与内圈英语有偏差,所以要能够正确理解扩展圈的变体才能确保有效的沟通,这对成功的商务沟通至关重要。Kachru Y.和Nelson(2006)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理解”的含义:认识字,理解表面意思,解释深层含义。他们进一步指出,可以通过各参与方之间的互动和反应来检验“理解”。同样,商务交际语言的可理解性或成功可以从互动是否实现了商务目标来判断。从收集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中国员工电子邮件的语言与内圈使用者的语言有偏差,但在公司日常沟通中仍然非常有效。
3.3 从接受标准到议定标准
        在英语成为国际交际通用语的背景下,内圈英语使用者不再是这种语言的唯一拥有者。跨文化交际不是单向的,而是不同方面的交互过程。任何英语使用者对于其他变体使用者而言都是外国人,一种英语变体不比另一种变体更好或更易于理解,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可以议定其语言标准(Kachru, Y. & Smith, 2008)。由此带来了双重影响,首先,对于扩展圈中的中国英语使用者而言,当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时候,要承认语言使用差异是其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语言缺陷,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使用好英语。第二,来自其他两个圈子的英语使用者需要通过接触不同的英语变体来适应语言差异。

4. 结语
        本文基于对某中国境内的跨国公司往来商务邮件的分析,研究了商业语境中中国英语作为通用语的问题,指出了中国英语的四个显著特征,即:用逗号连接完整句子,屈折符号的缺失,连续动词结构和零冠词的使用。
        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受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中国英语已成为一种本土化的语言变体,中国英语在同文化和跨文化的交际中取得的成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语言变体。另外,中国英语逐渐从接受内圈的语言标准到议定标准,开始享有英语的所有权。
        基于上述讨论,作者进一步指出中国英语使用者要对这种英语变体自信乐观,相信可以用好这种变体。对于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各方,通过接触各种英语变体发展跨文化能力非常重要。
        然而,本研究只选择了一家公司,收集的数据全部是简短的非正式邮件,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将来可以通过分析更长篇幅、更为正式的电子邮件,在相关领域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Canagarajah, A. S. 2000. Negotiating ideologies through English: Strategies from the periphery. Ideology, Politics and Language Policies: Focus on English.
[2] Charles, M. 2007. Language matters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3] Chierchia, G. 1998. Plurality of mass nouns and the notion of ‘semantic parameter’. In K. Rothstein (Ed.), Events in Grammar.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4] Comrie, B. (Ed.). 1985. Ten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Croft, W. 1990. Typology and Universals. Cambridge: CUP.
[6] Crystal, D. 2003.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2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 Jameson, D. A. 2007. Reconceptualizing cultural identity and its role i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8] Kachru, B. B. 1985. Standards, codification and sociolinguistic realism: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the outer circle. In R. Quirk & H. Widdowson (eds.), English in the World: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 Kachru, B. B. (ed.). 1992. The Other Tongue: English Across Cultures.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0] Kachru, Y., & Nelson, C. L. 2006. Asian Englishes Today: World Englishes in Asian Contexts.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1] Kachru, Y., & Smith, L. E. 2008. Cultures, Contexts, and World Englishes. Routledge.
[12] Li, C. N., & Thompson, S. A. 1981.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3] Louhiala-Salminen, L., Charles, M., & Kankaanranta, A. 2005.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Nordic corporate mergers: Two case compani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4] Seidlhofer, B. 2005.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ELT journal.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