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期   作者:赵鹏
[导读] 教育关乎每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公平发展

         赵鹏
          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中心初中,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  要:教育关乎每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公平发展,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更是落脚点。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一线基础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认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遵循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发展、公平自由选择的机会、为每个需要的人提供公平必要补偿等三个原则,必须走准以人为本、走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走出管理“权化”和“僵化”和走稳基础教育现代化四条之路。
         关键词:基础教育   改革   三个原则   四条之路  
         引  言:亚里斯多德曾说公平乃是“百德之总”,社会公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教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催化活动,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石。关于教育公平重要性的论证,很多专家们都有各自的真知灼见,这里勿用赘述。笔者仅从教育实践出发,谈几点思考,以供专家们斧正!
一、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1.必须遵循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发展机会的原则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涵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第一目的,以“人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教育公平必须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基础教育为人们在成长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夯实基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使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
         当前社会中最引人注目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违背了“公平发展机会”的原则;也有许多现象表面上看似乎遵循这一原则,实际在操作中远远背离了这一原则。如择校热,城乡二元制,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考试,异地高考制度的争议,高校招生中“同题不同分”以及录取指标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显而易见,如果不遵循“公平发展机会”的原则,甚至背离这一原则,基础教育的改革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或者是打着教育公平的幌子,在污泥中洗澡,只会是越洗越迷茫,越洗越摸不清方向。
         2.必须遵循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自由选择机会的原则
公平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产生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亚当斯给出的公平公式为:   
Qp/Ip = Qo/Io(其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作投入的感觉;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作投入的感觉。)
这个等式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感觉到他所获得的利益与他所付出的劳动的比值与作为比较对象的他人的这项比值相等时,就会产生公平的感受;二者不相等时,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感受。在社会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比较,人们才有所选择,也彰显出公平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给人的发展有充分自由选择的机会,那么就不能说这是一个公平发展的社会。基础教育亦当如此,应该让每个学生和学生的家庭,甚至每个基础教育的参与者(包括教师)都有公平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美国著名哲学家、哈佛大学的教授诺齐克认为,社会公平就是个人权利是第一位的,不能将公平理解为牺牲个人或少数人利益而促进社会整体利益,这不仅是不公平,而且是对人权的侵犯。当今社会,我们不可否认,国家和各级政府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公平发展投入了不少,各类学者专家也在为我们民族的教育发展献计献策。但从这方面看,我们确实做的很不够,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择校问题,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等等就是典型实例。如果政府动辄以国情或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作借口,单纯的、片面的理解和落实有关教育的政策方针,这是很不可取的。人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逆的,一个次品物件可以回炉再铸,人却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发展,成长中的成功与挫折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未来。要知道,基础教育为每个正在发展的人提供终身发展的机会,所以基础教育必须为每个人提供公平自由选择的机会,也要给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3.必须遵循为每个需要的人提供公平必要补偿的原则
         “补偿原则”是现代公平理论的三大原则之一,原意是指帮助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的社会弱者,对之提供一种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补偿原则主要运用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社会财富再分配。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也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实现教育公平更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差异,人的成长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发展类型差异和发展时间差异。教育要尊重并适应人的发展差异性,已经是社会普遍教育理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落实,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要真正做到尊重并适应人的发展差异性,必须介入“补偿原则”,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推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大文章。
         譬如,对于发展类型差异的学生,政府首先要为她们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这种条件不能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更应该有相应的政策、场地设施、教育辅导以及相应的物质保障等。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时,政府就必须引入相应的“补偿”机制,为她们提供政策或物质上的补偿,让每个人真正享受到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成果。

而对于发展时间差异性的学生,我们不能一味地以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为名,采用“赶鸭式”的教育教学管理,而应遵循并采用一些必要的“补偿”机制,如她们可以自由选择接受更多(或更少)年限的义务教育,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潜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教育等。
二、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走好“四条路”
         “教育即生长”是卢梭关于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论断,“这意味着生长本身是目的,在生长的前头并没有另外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这是杜威的诠释。这启发我们,创新教育改革,力促教育公平,基于上述三个必须遵循的原则,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走好“四条路”。
         1.走准基础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路
         以上述三个原则为载体,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要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生理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可持续发展等。另外,我们还要关注所有基础教育的参与者,尤其是长期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辛勤园丁,更要赋予他们足够的尊严,给予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奠定基础。这条“实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勤勤勉勉,踏踏实实的走好,不能有任何松懈和偏离。
         2.走好基础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活路
         教育重在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是基础教育公平发展之关键,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活路”,必须走好!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适当的学习条件。”笔者认为,“适当的前提”就是最起码要遵循上述三原则;“适当的学习条件”就是在这一前提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找到最能让学生“可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分层教学模式被人们诟病,普遍认为它有失教育公平。所以,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分班”教学,“留级”管理,中高考“预选”政策等体现分层教学模式的制度均被明令禁行。实际上,凡是真正从事过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人都知道,这种做法弊大于利。所以我认为,当我们已经承认教学实践要遵循“因材施教”、“可接受原则”、“差异性原则”等基本教育教学理念后,就应该接受并大胆实践“分层教学”。还可以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并实践好“分类教学”。(注:“分类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潜能、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意识地、有目的地组织分门别类的教育教学,如技能和职业教育等。另文别述)
         3.走出基础教育管理“权化”和“僵化”的老路
         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基础教育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制定的各种教育政策方针,各种政府行为,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公平和发展。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基础教育管理中的“权化”和“僵化”现象比较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公平发展。
         在改革中,要做好基础教育公平发展,政府首先要彻底摒弃牺牲教育的利益来谋求政府利益的各种“权化”行为。精简政府教育管理机构,让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落实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制定政策方针要注意公平性和延续性,让每一个涉及教育的对象有可选择的权利和机会;提高教师待遇,让每位教师找到生存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等。打破僵化的管理机制,改革考试和招生制度,发展好各级各类学校,改革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国家标准等等。让基础教育管理从“权化”走向“法制化”;从“僵化”走向灵动、创新,为基础教育公平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4.走稳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新路
         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互联网+”的技术化、信息化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在基础教育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首先为每个学生的公平发展服务。教育技术化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是传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手段。教师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高技术化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走稳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新路,用“互联网+”开创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使每个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在改革中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
[2] 吴遵民:《基础教育公平论——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5-7。
[3] 汪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_文史科教 _光明网
http://theory.gmw.cn/2017-11/08/content_26726109.htm
[4]张润,陈爱平,黄天鹅:《美国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及其政策保障》,美国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及其政策保障 - 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1750972497.html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