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慧娇
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
摘要:疫情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的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课程资源是否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是学校课程资源整合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课程资源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课程资源整合如何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课程资源整合如何关注学生社会、生活和兴趣需要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课程资源;整合;核心素养
一、研究背景
2019年12月特如其来的一场新冠肺炎打破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等秩序,在疫情大背景下,学校开展线上教学,针对线上教学发现课程资源的整合是主要问题,如何在大背景下更好利用社会、生活、大事件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发现其教育价值,更好拓展课程资源,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值得实践研究。
二、问题提出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研究显示,我们疫情大背景下线上课程资源存在的一定问题,1.课程资源内容较简单化;2.大背景下线上课程资源缺少人与社会、自然教育的课程整合;3.大背景下课程整合缺少关注学生的生活、艺术和兴趣需求;4.大背景下学校课程资源整合要如何体现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如何更好利用现有网络课程资源和社会培训资源、大事件进行跨学科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同时立足学生核心素养需要,这是研究的重要问题和内容,也是学校和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实践研究
1.大背景下课程资源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
附:课程资源包括:课程内资源和课程外资源,课程内容资源为显性资源,课程外资源是隐性资源。课程内容资源是已经开发的学科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类的课程资源。课程外资源有包括各种社会大事件、网络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等,学生对知识的习得与社会生活的各种复杂关系结合起来,使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从容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以及人与他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课程外资源可以通过课程整合和利用转化为课程内资源。
疫情下,校外资源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资源,另一种是隐性资源,显性资源包括现存的网上课程资源,如培训机构已经开发好的学科资源,学校和教育行政机构为了满足疫情期间线上上课需要进行开发的公益性学科课程资源,各种教育网站已经存在的现有课程资源等。对于这些资源我可以通过一些途经直接拿过来进行适当的归类和处理就可以进行使用。那么隐形课程资源需要学校课程团队进行开发研究,如疫情下各种社会大事件、感动人物、关于疫情病毒研究、关于疫情防控知识等进行一定的提取和整合。有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如国家对病毒采取的防控措施可以整合成社会课程资源,进行分析研讨;如感动人物李宏亮、钟南山等对他们的感动事迹进行课程整合成社会德育课程资源;如关于疫情防控知识、病毒研究知识等可以整合成自然科学人文等课程资源;如社会各界对疫情期间产生的各种评论可以整合成社会人文时政课程资源等。
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得出线上课程资源大部分来源于学校老师的学科备课资源,一定程度上一些学校参与了课程资源的整合,如语文、教育科学类、艺术类等课程。结果显示如下:
从结果显示我们还需要提高学校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力,尤其是那些隐形的时效性课程资源如何更好转换成学校课程资源非常重要。
2.大背景下学校课程资源整合如何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如何体现人文关怀、自然教育、社会教育、科学精神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学校课程资源整合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让课程资源体现它的教育价值,如何让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学校课程资源研究和开发者首先要能够挖掘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其次要学会归类,更重要的是要清楚课程的教育意义。那么前提要非常清楚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学校的教育价值观是什么?如何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是课程的选择和实施内容。不能以偏盖全,只关注学科考试内的课程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课程资源的整合是要关注核心素养发展的全面内容。
调查显示:课程资源基本来自于学科课程内容,学科考试课程内容占93.37%,艺术类课程内容占55.42%,防疫安全教育类课程内容占83.73%,疫情期间感人事件或大事件等教育占59.04%。防疫知识教育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还是远远不够全面的。如缺少艺术类相关课程的实施,缺少心理防御类的课程内容,缺少大事件的分析教育类课程等。如何让课程资源更丰富更全面更能适应学生长远发展还是需要我们很多学校要思考和做出的努力。
附: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三个维度,六大核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如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核心素养,那么线上学习是能够更好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会自我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责任担当 实践重新核心素养,学生可以利用背景下感动人物的分析学习提升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对病毒的防疫措施提高实践创新努力;如人物底蕴 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各界的评论研讨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认识意识,对病毒的认识可以提高科学精神;如社会参与,学生可以通过背景下做好自我的防护和遵守国家防控措施就是最好的社会参与。
3.大背景下学习课程资源整合如何关注学生社会、生活和兴趣需要
学校同时开展必要的艺术、社会、人文等选修的课程内容,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关注学生生活和广泛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调查研究显示艺术类、教育类、社会人文类、科学类还是比较缺少,尤其是立足当下社会所发生的身边大事件、大人物等分析研究类课程。真正来之于当下社会的课程内容太少,缺少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兴趣需要,从学生的需求调查显示除学科知识外希望增加的课程内容有:艺术素养类课程占74.1%,疫情期间感动人物或大事件教育内容占54.82%,防疫靠谱知识内容占67.47%,劳动实践类课程占57.23%,居家心理调适课程内容占72.29%,科学实践类课程内容占51.2%。
所以作为学校课程资源开发者应该为全面关注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考试需要到自我成长的需要,从校内学科课程到校外生活、社会、自然等课程,学校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全面的有效的进行实施,不能脱离当下现实的尤其疫情期间的特大事件及社会、生活等内容。
学校要求学生完成考试需要的课程内容外,每天适当安排一定量的艺术类课程,如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也可以自定增加一些有意义的电影和文学。每周可以增加一节心理防御课和心理健康课,每周增加一定内容的劳动实践课和科学实践课,或以上实践课,每周布置一定的社会新闻观察课,发表感想参与研讨等活动。这些课程都可以更好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兴趣需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摘:百度文档 2020-1-19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人民教育》2015.24《 回应未来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期待》作者:钱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