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蓉
陕西咸阳育才田家炳中学
摘录:“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身体的疲惫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
当今社会,为什么教师会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从古至今,人们的惯性思维,常把教师视为春蚕,蜡烛的化身,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如同医生、飞行员、会计、军人一样,有特定的职业标准。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应该在新形势下注入新的内涵,应当把它看作是创造生命的职业,是完成自我的职业,是具有智慧的职业。
刚步入教师行列的新人,经常是工作热情高,求知欲强,工作积极主动。可是若干年后,特别是步入40岁以后,往往对平日的工作逐渐感到索然无味,工作的热情减退,情绪低落,怨天尤人,找各种借口发泄情绪,进而出现厌倦和焦躁不安,情绪上也不稳定,对工作抵触,甚至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不得已放弃工作,更有甚者,患上抑郁,跳楼自杀者有之。为什么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更多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对教师本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危害大,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教师的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将会把这种消极的心态带到我们的工作中,表现为工作热情不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长。其实,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人常常会患感冒一样,而优秀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职业倦怠,做一个幸福发展性的教师呢?
一.调整心态,挑战自我,对教育事业有神圣的追求。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实际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心态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就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关系。
心理学家曾用“半杯水实验”较准确地预测出乐观者和悲观者的情绪特点。悲观者面对半杯水说:“我就剩下半杯水了。”乐观者则说:“我还有半杯水呢!”乐观者与悲观者对待压力、挫折、失败时,因为他们的心态不同,所以对生活的体验以及自信程度也是不同的。
心态通过自身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作用影响教师对教育教学任务的选择和工作业绩。以积极心态对待人生的教师,往往选择适合于自己能力水平又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确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时刻提醒自己有着“半桶水”的要求,不断挖掘新知识,新教法,对教师职业充满新鲜感。
二.摆脱困境,积极进取,提升自我创造力。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譬如对新课改、新教材的使用,他们就会提出:“这能行吗?”“这种教法会不会误人子弟?”对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使用,常采取排斥的态度,甚至还会说一些风凉话:“从前不用这些玩意,还不是照样考名牌大学。
”“难道我们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就过时了吗?”有了这种懒惰、不思进取的心理,就会严重地影响到教学课程改革,进而影响到自己专业的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新型的教师,要有追求上进、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与进步,尽快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换一种思考方式,变一种行为轨迹,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将教育创新落到实处。
三.自我充电,提高业务,以平和心态看待福利和荣誉。
身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应做一位终生学习者。从现实来看,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学科专业水平的问题,而是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问题,因为教师的专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决定着教师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我的要求学生不能接受呢?”“我是如此的努力,为什么荣誉、职称远离我?”“我苦口婆心地为孩子好,为什么得不到家长的理解?”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带来了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过去片面地强调教师要具有事业心,一味地提倡教师的蜡烛精神,园丁角色,仿佛教师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人情世故的圣人。”因此,当一个教师他的努力、付出、奉献得不到社会的肯定时,则会产生惭愧、内疚和自责。所以,为了能使教师从工作成就感的追求中获得满足,学校不仅应为教师设立可观的薪酬激励目标,还应该设立成长激励的精神目标,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心情愉悦地学习、工作、生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四.自我调适,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各行各业都有压力,所以,身为教师,要正确认识压力,积极面对工作,关爱学生。针对“问题学生”,多与之倾心交谈,相互理解、信任、沟通,营造一种和谐、舒适的学习氛围;与领导、同事融洽共处,与家长协调合作,与家人、亲朋好友和谐相处。如有负面情绪,进行适当的转移调控,寻找合适的宣泄方式,合理调节生活节奏,改善睡眠、饮食等不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归零意识”,让自己的心情恢复到起初的平静与祥和,树立“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理念”,超越自我,迈向新的台阶。
五.学会宽容,广交挚友,让书籍滋养心灵。
教育之路不会永远是阳光大道,一马平川,在人生的征途中,难免会遇到讽刺、挖苦,甚至是“无中生有”的诽谤,这对“职业倦怠”无疑是火上浇油。怎么办?要宽容、大度,一笑解千愁;其次,交几个知心朋友,倾心交谈,敞开心扉,互相勉励,共解忧愁。再者,学会静处,品一杯香茶,读一本好书。读书是最好的心灵体操,书籍是帮助我们战胜“职业倦怠”的良师益友,是最好的心灵美容师。
总之,在日常的生活中牢记,“得之我幸,失之坦然”,从小事做起,身怀慈母之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乐观、平和的心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争做一名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发展性教师。
参考文献:《今天怎样做教师》
《现代管理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