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在抗疫期间对林区民众心理健康的干预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期   作者:刘浩,刘兴燕,姜广勇,陈战,朱晓蕾
[导读] 本文阐述了浸润式理念的由来与运用原理

         刘浩,刘兴燕,姜广勇,陈战,朱晓蕾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165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浸润式理念的由来与运用原理,提出了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对林区民众心理健康的干预对策:一是组织专业的心理健康的干预团队,二是做到理解和尊重,协助林区民众共同解决问题;三是扩大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的范围,促进同质群间的自救与互救。
         关键词: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抗疫期间;林区民众;心理健康干预
         
         一、引言
         灾难不仅禁锢身体,也戕害心灵。此次疫情带来的心理伤害,比我们意识到的更严重和普遍。身处旋涡中心的人们需得到及时心理援助。心理不适的人群,也应重视潜在伤害,寻求专业帮助。面对这些,中国心理学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灾区人员的心理危机援助工作,并号召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人员做出忠于职业的承诺。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也印发了《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文件指出:“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目标人群分为普通人群、重点人群。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危机援助。”“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限为灾难发生后的四周以内,主要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和心理危机援助。由此可以看到,面对强烈新冠疫情这样巨大的突发公共事件,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在短期内达到一个极限,因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严重者则表现为心理危机。在此种情况之下,心理危机援助工作则成为解决问题的必然途径。本文将探讨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在抗疫期间对林区民众心理健康的干预策略。
         二、浸润式理念的内涵与特点
         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是在新冠疫情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该心理危机援助源自于美国的浸润式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法在美国幼儿园、小学、高中、乃至大学都得到充分的论证。“浸润”一词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指液体渐渐渗入滋润。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是心理辅导师将自己的辅导教育意图渗透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双方交往与活动帮助受心理辅导者习得知识,从而获得感知、经验的过程。
         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有以下特点:
         1.专注
         心理辅导师全神贯注投入心理辅导之中,教师通过积极地创设情境,引导受辅导者感受与积极的表达。
         2.点拨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受教育者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要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苦思冥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这也许是孔子对于启发式教学的最好阐述。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也离不开教师等心理辅导者的启发点拨,不过,教师要力求做到点拨恰到好处。
         三、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对林区民众心理健康的干预对策
         人类自身具有度过危机的自我恢复能力,而在突发公共事件屠的心理危枕援助中,如何充分调动这种自我恢复能力则非常重要。对于心理危机援助者,或即将成为心理危机援助者的人来说,如何协助当事人心灵重建和自我恢复、提高,是一条极为漫长的道路。它不仅需要心理危机援助者自身的热情与专监能力,更需要系统的整合计划与配套措施。


         1.组织专业的心理健康的干预团队
         专业的心理健康的干预团队在抗疫期间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专业心理健康的干预团队心理工作的首先任务是激发受疫情困扰群众的求生意识并使其生存意念不断强化,增加其自救潜力,这样会大大减少心理健康的干预团队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救援人员能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那么这种精神也容易传染给其他人,这样工作氛围会变得熟悉轻松。在组织心理健康的干预团队之前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救援人员要经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测试筛选,在性格或其他因素上符合救援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测试要科学合理,多次测试且结果差异不大时爿‘可作出准确的判断。第二,对符合要求的救援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培训,包括疫情介绍、周边环境的评估等,通过一些必要的信息传递和心理强化训练,达到提高救援人员素质及能力的目的。
         2.做到理解和尊重,协助林区民众共同解决问题
         心理危机援助者应善于找到时间和机会,让林区民众能安全、自在地表达出危机后的内心感觉。要试着与林区民众建立良好的含作关系,协助其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先将心力及资源用在解决较重要的问题上;协助林区民众了解问题与资源,避免对难题的解决有不当的期待;协助林区民众寻找资源或援助,来帮助其解决问题。比如林区民众中有确认患者,需要掌握好心理干预的度,此类患者在隔离治疗初期易有麻木、否认、愤怒等心态,应理解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以支持、安慰为主,稳定患者情绪,及早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对于发生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患者,应在镇定、安抚的同时,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减轻症状。
         在实施援助的过稷中,心理危机援助者特别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注意对方言语和非语言信息(例如眼神、音调及肢体动作等)的表达。第二,同感。借着强光的淀视与恰当的姿势、动作,表达出您愿意接纳他,注意说话的态度。第三,支持。如事人有时会因悲痛、无助,甚至抱怨、气愤,甚至责备援助者,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尽量不要激动与生气,心情激动也容易自己误会对方的意思。请尊重并接受他们的情绪感受,并给予支持。第四,专心。谈话时要专心,不要一边谈话一边怯其它事情。第五,耐心。要有耐心,给林区民众足够的时间,尽量不打断他的话,让其体会到自己是被全心接纳。第六,引导。引导当事人回到现实中来,不要停留在幻想中。
         3.扩大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的范围,促进同质群间的自救与互救
         在疫情重点地区后救援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疫情重点地区群众都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而现实是各类救援资源都非常有限,尤其是进行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的指导人员数量难以达到需求,这对救援人员而言是个严峻的挑战。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同质群体交流的方式来扩大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的范围。疫情重点地区,失去子女的失亲者们通常认为,没有失去子女的人不理解他们的痛苦,即便这个人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他们认为自己的痛苦是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所以会拒绝或者排斥一般人的安慰、援助,觉得他们又没有失去子女,怎么可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同质性交流。同质性团体的氛围有助于失亲者们重新亲近社会。辅导团体可以在结束后转化为支持性团体,团体成员可以长期相互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指导原则提出,应在参与救援前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消除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安排专人进行后勤保障。浸润式心理危机援助者就要告诉每一个林区群众,如果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帮助,那么可以试着寻找那些能够更好地倾听他们意愿的人;要让每一个当事人知道,只要是积极的社会支持,只要是其可以接受的支持,都必然会对其从危机状态中恢复良好的心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薛笑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对策探讨——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大学生心理干预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20,(10):37-39.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应对策略与教育反思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抗疫时期林区第四级人群“浸润式”危机心理援助服务模式探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