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经籍在德宏跨境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期   作者:熊甜芳
[导读] 存留在德宏民间的贝叶经卷是傣族和德昂族传播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经典
        
         熊甜芳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78400


         摘要:存留在德宏民间的贝叶经卷是傣族和德昂族传播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经典,是族人之间信仰的维系和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中缅边境地区傣族与德昂族民间文化人与僧侣之间存在着互赠自己珍藏的贝叶经的文化行为。这些贝叶经一直以来是德宏民间与南亚东南亚信众互联互通的常态文化行为。
         关键词:德宏  贝叶经  文化交流  南传上座部佛教
         
         贝叶经于公元7世纪前后由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后又传入我国云南德宏、西双版纳等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近代廉价的造纸术发明前,无论东南亚诸掸国,或西南傣族德昂族先民多用贝叶书写经书,从事佛法传播。傣文贝叶经记载有佛教经典、天文历法、社会历史、医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德宏发现的傣族德昂族贝叶经,有巴利文、德宏方形老傣文和圆形缅傣文等。除了各地档案馆、文管所等单位有部分收藏外,大量的贝叶经及棉纸经、构纸经收藏在奘房里,大的奘房专门设有藏经房。还有一部分贝叶经等傣文古籍经书散存于民间,甚至已流失国外。
         古籍普查中发现德宏州的大多贝叶经还未译成汉语,只知道刻写了佛教经典《三藏经》、《召为善达纳》、《召玉托达纳》、《兰嘎西贺》、《召树屯》及傣族的三大悲剧《线秀》、《月罕佐与冒弄养》、《娥并与桑洛》等。这些藏经形成了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成为了傣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早期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国家的缅、泰、老、柬诸国每年都会在缅甸集中做至少一次颂经大会,或举行单个国家自已的颂经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僧人在这个时期进行佛法的交流,有佛僧会携带传播佛音的贝叶经函参加颂经会与众僧侣交流。这个过程中,同一个宗教的信仰为大家找到了进一步沟通的桥樑。除此以外,在中缅民众的民间交流中,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往来,还有更多的文化上的交流,而贝叶经在类似的民间交流中起到了文化、情感纽带的作用。
         德宏贝叶经属巴利文的文献。主要是五百五十个佛本生经故事和三藏和非经典文献,也间杂有傣族民间文学、历史、语言、医药、天文历法、法律、礼仪、占卜、咒术等类别。

其中三藏经经典就为:一、律藏( Vinaya-Pitaka )①《经分别》( Suttavibhanga );②《犍度》( khandhaka ),包括《大品》和《小品》;③《附录》( Parivara )二、经藏( Sutta-Pitaka ):①《长尼迦耶》( Digha-nikaya );②《中尼迦耶》( Majjhima-nikaya );③《杂尼迦耶》( Samyutta-nikaya );④《增一尼迦耶》( Anguttara-nikaya );⑤《小尼迦耶》( khuddaka-nikaya )包括有十五部经文:《小诵》( khuddapatha )、《法句经》( Dhammapada )、《自说颂》( udana )、《如是语》( Itivuttaka )、《经集》( Suttanipata )、《天宫事经》( Vimanavtthu )、《饿鬼事经》( Petavatthu )、《上座僧伽他》( Theragatha )、《上座尼伽他》( Therigatha )、《佛本生故事》( Jataka )、《义释》( Niddesa )、《无碍解道》( Patisambhidamagga )、《譬喻经》( Apadana )、《佛种姓经》( Buddhavamsa )、《所行藏经》( Cariya-Pitaka )三、论藏( Abhidhamma-Pitaka ):①《法集论》( Dhamma Sangani );②《分别论》( Vibhanga );③《论事》( Kathavatthu );④《人施设论》( Puggala Pannatti );⑤《界论》( Dhatukatha );⑥《双论》( Yamaka );⑦《发趣论》( Patthanappakarana )。此外,还有许多非经典文献(包括大量的经典注释著作),例如:《弥兰陀问经》和觉音撰写的律藏和经藏的注释、《清净道论》、《摄阿昆达摩义论》等等。还有一些取材于僧伽罗文注释中的传说故事撰写的巴利语历史著作,著名的有:《岛史》、《大史》、《小史》、《菩提树史》( Mahabodhivamsa )、《佛牙史》( Dathavamsa )、《塔史》( Thupavamsa )等。可以看到的是,傣族社会获得历史性的进步,文化上得到全面的发展,都收到了“贝叶经”深刻的影响。
         从这此经籍来看,德宏傣傣与德昂族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影响深远的区域文化边境属地,历史悠久,其贝叶文化不仅传承着自身及泰、老、掸、阿洪姆各国各地的文化精华,还积极吸取了汉文化和印度文化,成为多元网状贝叶文化结构,己在东南亚、南亚各国人们中烙下深深的印记。贝叶经不仅成为联结他们心灵的“兴奋剂”,而且是勾通经留往来、互通友好、文字与文化传播、宗教交流和日常文化生活的必须品。
         德宏德昂族是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两个世居民族,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对佛教的早期接受,出于对佛教文化辉煌历史的宁静回响,他们也曾将制作与使用贝叶经和传播贝叶文化作为对佛法与梵音的弘扬,但是目前其制作工艺将面临消亡和失传的危险,亟需尽快发掘、整理、拯救和保护。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倚靠云南的旅游业来对其进行发扬。20世纪90年代前期云南旅游业异军突起,作为中国推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云南成为大量的外来游客文化消费、尤其是旅游文化消费的市场。毫无疑问,旅游市场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最广阔的平台。“贝叶文化”将在提升旅游形象、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营造旅游地独特氛围和增加旅游纪念品的种类等方面必然为傣族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目前西双版纳和德宏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完全可以考虑推出贝叶文化中所蕴含的包括“贝叶经的制作和刻写”、“ 学写傣文、学刻傣文贝叶经”体验、制作“微缩贝叶经”、“佛寺壁画和傣锦工艺品”藏品等潜在旅游产品,直至将来于傣族德昂族区域建立贝叶经博物馆,作为永久性文化旅游项目,我们要从贝叶经中开发佛教仪式音乐,形成独特的风格、韵味和内涵,弘扬佛教音乐,于贝叶经中发掘傣族医药和德昂族医药。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德宏是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作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先导区,如何走出云和引进来,加强与南亚和东南亚各国民间和国家的联系,增进区域内和区域外的互能互连将显得非常有必要,因此,可以考虑民众在文化交往与学术交流中把贝叶文化和其中连带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植物引种及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文创产品开发,作为先行走出去的战略高度来打造,先行建立一个文化窗口,通过这个窗口的影响拓展和僧俗间的互通互联,达到多领域的延伸,从而将南亚和东南亚各国联结到同源异流的共同文化情节中,然后升华到多领域的合作与建设中来。
         
         
         作者简介:熊甜芳(1983—),女,云南陇川人,阿昌族,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宗教学、民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