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洁霞
南充市延安路小学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越发受到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学习和生活问题的堆积,为此,在班级生活中,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他们及时耐心的疏导,防止其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展开了分析与研究,希望能为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学;实施策略
前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使其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目前,我国多数小学已经配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但由于人数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而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责任人,也最了解学生,在其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从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展开研究。
一、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一)防止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这些行为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说谎、打架、厌学、考试焦虑、不听老师和家长的话等等。班主任在班级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防止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他们心理适应能力,使其逐渐形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今后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班主任把握好时机,利用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抗压能力,培养其健全人格和坚毅品质,使其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但也有部分小学生家长和教师仍在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望子成龙心切,常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做比较,这给学生带来很大心理压力,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学生害怕自己无法达到家长要求,心理负担越来越重,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也反映出部分学校、家长和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
(二)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程度不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只是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但学习任务以及压力仍然较重,既要面对大量家庭作业,又要参加家长安排的课外辅导,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样的高要求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导致其机械式高强度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会产生抵触情绪及厌学心理,在无法得到及时疏导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三、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能给人们心理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1]。为此,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和积极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是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联系最密切的人,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良好的集体心理氛围能拉近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产生心理归属感,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一视同仁,既要重视教学,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培养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感到公平,作为班集体成员,才能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同时,班主任还应美化教室环境,使学生能在充满色彩、温馨的环境中学习。比如,在班级中,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养花,并将每盆花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管理,这不仅能净化空气、美化班级环境,带给学生幸福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心以及合作能力与责任感。另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参与心理健康知识文化墙的制作,使其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充满爱的班级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重视沟通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是班主任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2]。为此,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形成阳光、健康的心态,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效用,更新思想观念,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信赖学生,构建伙伴一般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有效。例如,为了保障的学生心理健康,必须要与学生真诚的交流、沟通,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当他们遇到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时,给予及时帮助,进而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友爱的关系,为缓解学生压力创造条件,使其可以及时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身心健康、变得更加阳光。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力,是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3]。组织有效的实践活动,能使孩子心理放松,缓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枯燥及疲劳心理。同时,还有助于班主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对症下药有效的解决问题。另外,参与集体心理活动,还能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其集体荣誉感。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不懂得如何更好的与他人相处,甚至有此学生因恐惧交往而变得性格内向,心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改善负面因素的最佳途径,为此,班主任可以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心理实践活动。首先,针对一些在学习中存在惰性、缺少恒心和毅力的学生,班主任可以组织“学习是为了什么”和“为什么要做有毅力的人”这样的主题班会,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进步经验展开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到了榜样、引导、动力、调控等作用,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其次,针对部分学生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可以用“十班的故事”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自行寻找、发现本班中的故事,共同参与班徽和班歌的创作,并利用课后时间邀请兄弟班共同组织一些蓝球或拔河比赛等,由双方班主任作裁判,一同参与到活动当中与学生互动,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变得热情,知道互相关心和帮助,班集体逐渐形成了较强的集体凝聚力。
最后,笔者发现想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之有效的进行疏导,笔谈比面谈更加有效。为此,班主任可以在开学之初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交心本”,将心中的真实想法记录下来,不限内容和字数,每周与班主任交流一次,开始学生不习惯,不敢说,内容东拼西凑,可逐渐的,学生就敢说心理话,真心话,与班主任展开心灵上的交流。另外,无论是与学生笔谈还是有针对性的面谈,班主任都应该遵循如下原则,第一,保密原则。班主任只有保护学生的隐私,保守密密,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第二,共情原则。班主任只有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让能引起他们的共鸣;第三,平等原则。平等、民主是师生有效交流的基础,是相互信认和依赖的前提。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更好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班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以期获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彭清林.新形势下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学周刊,2020(24):158-159.
[2]麻义庵.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20(15):216.
[3]赵晓玲.基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