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妍星
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
音乐的情感体验是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把音乐作品从音响形式转化为情感的感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音乐素养能力。“人们需要音乐是把它当做丰富人生和使胜任变得更有美德,健康精神的一种媒介”这是美国教育家詹姆士说过的一句话。我国从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性,先秦孔子从音乐的熏陶跟亲身体验与终身研究中,深深的领悟到“说教式的仁言远不如音乐形态的仁声对人的道德的感化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提出了“兴于诗,立于新,成于乐”的治教方略。音乐的教育作用是存在于那些不朽的作品之中。做为音乐教师更要懂得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达到“以美成善”的作用!也就是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配合学科特点,通过学生的自主需要,实践活动,文化理解,情感体验,被作者的种种高尚的情操所感染,久而久之不仅能使他们更加珍爱和平,珍爱生命,还能够树立坚强的品质,增强学生热爱生命,歌颂祖国的情感与责任感。
在学生的耳朵被市场上的一些水平不高的流行歌曲占据的今天,高雅的欣赏曲目就尤为珍贵。其目的之一是让学生熟悉优秀作品,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其二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情感体验感悟作品中所蕴含的伟大精神世界。作为从事中学音乐教学的教师,有责任充分发挥音乐“以美育人”的教化功能。我们完全可以让美好的音乐贴近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被音乐感动。进而形成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符的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
在音乐世界中,旋律与情感内涵学生都会喜欢愿意了解的作品数不胜数,我们就一定要利用这些作品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比如穆索尔斯基最为人们熟悉的作品《图画展览会》就是一部培养学生把音乐作品从音响形式转化为情感体验的杰作。其中《牛车》,大号奏出的浑厚低沉的主旋律,具有一种不胜重负的悲戚之感。用定音鼓重复的节奏型和不断反复的迟缓的和弦这两者的始终跟进,表现出车轮枯燥沉重的声音。由弱渐强再渐弱的力度变化,表现出牛车由远而近再走向远方,突出了音乐的立体感。始终用了比较沉重的中等速度,表达了农民对没有欢乐的艰苦劳动的悲痛感受。作者逼真的刻画,让听者感同身受。培养学生思考音乐所调动的表现手法以及进而传递的思想内涵。《两个犹太人》让学生从音区音色力度节奏演奏乐器等不同手法,进一步体会出两个人物的音乐形象及性格的截然不同。人物一的肥胖,富有,傲慢,冷酷,人物二的消瘦,贫穷,恐慌,逢迎。乐曲的最后部分,学生可以用心体会最后部分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的创作手法,能让人联想到穷人的话题经常被富人打断,富人始终占据优势。它反映出了一种社会现象。这一乐章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层,一位穿着考究生活殷实,另一位则命运截然相反。或也可以看作是人的一体两面,是人内在的一次对话,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彷徨,想尽力去克服它。这样极富张力的精神特质,给了穆索尔斯基充分的创作空间。培养学生由音乐的音响效果转化成音乐的形象情感的感悟。
比如来自美国的歌曲《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这是1985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美援非洲生存救援音乐会”的主题歌,还要让他们知道歌曲的历史背景是1985年非洲一些国家发生严重干旱,粮食短缺,成百万人死于饥饿,非洲有一亿五千万人受到饥饿的威胁。英国和美国由民间发起了这样一场救援音乐会。这首歌问世后的五千万美元收入全部用于救援非洲灾民。歌曲的作者在之后又举办了非洲救援音乐会,并且又募集救济款8500万美元。两国人民的举动在世界上传为佳话,受到人们的尊敬。歌曲的作者还说过一句话“如果将来你们的后代问起,他们的爸爸妈妈为人类面临的饥荒做过些什么?你们可以自豪的回答,他们做了他们应该做出的贡献”。这样朴实的言语很容易让我们铭记在心,这样感人的事件距离学生并不遥远,这样的爱心更是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在了解这些之后,一定会爱上这首作品,喜欢去演唱,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一定能够被人类这种崇高的精神所感染,一定能够增强学生对他人的关爱和奉献精神。
再比如,伟大的“钢琴诗人”肖邦,他的《革命练习曲》《a小调前奏曲》《g小调叙事曲》等众多作品中都包含着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情。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作品的背景是肖邦在离开祖国去往当时的文化艺术中心维也纳的途中听到了华沙革命失败的消息,沙皇俄军侵占了波兰的首都,肖邦夜不成眠,在革命失败的噩梦中,肖邦激昂的爱国热情在这首《革命练习曲》中爆发了。凭借他诗人的气质,歌颂他遥远的祖国。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不会去演奏它,复杂的旋律更不适合去学唱,但是我相信它那起伏激昂的音符,汹涌的旋律洪流,完全可以深深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他灵魂中的思乡情结会让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之震撼,他那种对遥远祖国乡土气息的眷恋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表现的异常鲜明。在他的钢琴作品中表现出他的那种痴情、那种苦恋,浸透出了因为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热爱而说出的那句“如果不能把我的身体运回华沙,那么至少要把我的心脏运回去。”这动人肺腑的语言,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做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精神境界,再去欣赏他的作品,学生就会潜入到他的心灵深处,与之产生共鸣!
音乐教育家杨峻先生讲过“音乐语言并不是孤立的,和其他艺术语言有很多相通之处。”音乐具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奇妙之处!文学中的语言是一种表达工具,而音乐的语言却可以超越国籍,民族,文化的限制。语言作为书写工具,它可以传情达意,但世界是复杂多变的,语言永远落后于现实。而音乐语言里所承载包容的情感是超越时空,趋于无限的。所以音乐是超越了语言的。但如今高雅音乐与其他学科却远远的分割开来,使学生们认为音乐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毫无关联。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局现性。但如果教师可以把与之相关的音乐多带进课堂,互相巧妙的融合一起,一定会让学生感到音乐跟其他学科居然是相通的,并能由此而领悟的更加深刻。比如,我们在讲“夕阳箫鼓”时,因为这是一首古曲,学生一定会觉得听不懂,跟他们的距离太远。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音乐和诗歌相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我国的这首著名古曲以它优美典雅,柔和感人的旋律描绘了“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名远濑;唉乃归舟”这些截然不同的优雅意境。如果每一部分配合讲解张若虚的同名诗词讲解来欣赏此曲,学生就不会只是单纯的从音乐的角度去看待了,而是在有声有韵有画面有文字的情境中展开联想,更加深刻的感受这首古曲的韵味了。我们的学生一定能通过这个作品,懂得什么是“美”,提高对美的理解,提高审美情趣!而且音乐课具有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效果就能显而易见了。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把那些伟大的作品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学生在欣赏那些经典不朽之作时所领悟到的教育意义会伴随他们的一生。他们的精神也会因为有了这些美好的音乐而得以净化,心和音乐融为一体!
通过各种设问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音乐情感体验能力,挖掘音乐作品实际的育人功能是每一个音乐教师的职责!让学生从自主的需要音乐,运用应有的音乐实践能力,慢慢拥有情感体验能力这一项学科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音乐学科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带给学生们更高的心灵启示!
张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