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有妙语气自华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期   作者:张格娟
[导读] 语言艺术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张格娟
         咸阳市实验中学  
         摘要:语言艺术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初中地理教师若能运用高超精妙的地理教学语言,重视教学过程中导入语、阐释语、过渡语、提问语、应变语和结束语的设计,就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语言  艺术性
         听一堂好课,就如欣赏一首名曲,余音萦绕,袅袅不绝;就如欣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好似一部电影,是一门由好多教学因素构成的综合艺术。其中语言艺术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正如苏姆霍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若能运用高超精妙的地理教学语言,重视教学过程中导入语、阐释语、过渡语、提问语、应变语和结束语的设计,就可以将地理知识变深奥为浅显,变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精设导入语,共情引思
         导入语即教师在某个知识点正式学习之前使用的语言。巧妙的导入可将新知与旧时联系起来,就如同桥梁;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如同路标。恰当的导入语能使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会为整堂课的开展起到铺垫作用。导入的方式多样,可在旧知巩固中自然过渡;可开门见山设题引思;可在自由交谈中水到渠成;或有图片、视频导入;或摘要相关内容渲染一种气氛、引发一种情绪导入。结合任意一种方式,再精心设计和组织语言导入,便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初中第一节地理课上,我并不急于讲授新课,而是对学生说:“从本节课开始,你们将认识到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你只要对玩有兴趣,那么相信你一定能学好它。它不仅会带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更会带你去认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青藏高原经历了8000万年的隆起,才有了8844米的高度;马里亚纳海沟历经了6000万年的沉没,才有了11034米的深度。不论是高度还是深度都非一朝一夕,请坚持走下去,你将会看到世界最壮美的风景。这就是地呈千古文明,理蕴万世精华的地理学科。”以这番话作为新学科的开篇,不仅能激发初中学生对本学科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思考,更能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自信心。
         二、博引阐释语,教学生花
         阐释语又叫讲授语,主要是对所学内容的描述、分析和说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阐释语的基本要求,学生乐于接受生动形象、简单明了的讲解。在地理教学中我经常引用能反映地理原理的诗句、谚语、小故事等讲解地理知识,能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有的学生总是记不住三种植被类型更替的顺序。我就引入了中国古诗词,让学生根据诗词想象画面再说出植被类型。首先我指着内蒙古高原说:“这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异口同声说:草原。接着我又指着河西走廊说:“这里乱沙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生齐答:荒漠草原。最后我指着塔里木盆地说;“这里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学生笑答:荒漠。用这样的方式讲授,既降低了新知的理解难度,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感受到了真诚与智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
         三、巧置提问语,激疑引趣
         提问语要适时、适度、适量且启发性强,切记空洞、频繁、模糊等。

实践证明,巧用心思精心设置的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能加强师生感情,提供教学反馈。如在学习《地图三要素——方向》时,我先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刚刚深入初中,对实验中学的校园还不够了解,下面我们就结合这幅平面图来认识我们的校园。接着给出思考问题:1、你能在平面图上找到实验中学的北门和东门吗?2、结合北门和东门的位置你能确定这幅地图的方向吗?3、请你为这幅地图画出指示八个方向的指向标。4、下课后,我们想去实验湖游玩,应该朝哪个方向走?通过层层提问,最后落实了方向的判读方法。这堂课我是从生活中提取情境,创设相关的问题串,课堂上贯穿问题的解决,所以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课堂效果自然良好。
         四、妙接过渡语,承上启下
         过渡语是课堂教学中的衔接语言,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能反映地理要素间的联系,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每个教学课堂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环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只有运用设计良好的过渡语,课堂才会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例如,《黄土高原》一课讲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展示独特的黄土风情后,怎样顺利而自然地过渡到“黄土的由来”呢?可选择文章《安塞腰鼓》中的一小段材料作为过渡:“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啊!”这段文字恰当地把刚讲述的“独特的黄土风情”中介绍的信天游、唢呐、安塞腰鼓与“黄土的由来”有机联系在一起,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黄土地上才会形成这样特色的音乐及特殊的民风民俗?黄土从何而来?此处过渡语的设计,显得自然而流畅,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
         五、活用应变语,润物无声
         应变语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初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还不强,当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突发的意外情况,学生注意力转移的时候,这就要求教师使用应变语将分散的注意力引回到课堂上。课堂生成离不开教师的灵感闪现及智慧捕捉。例如,有一次正在上课,突然有一只飞蛾飞进教室,盘旋或停留,就有学生被它吸引,注意力分散。看到这一幕,我笑着说:“地理课真是太有意思了。不但能知地明理,而且能说理析事。抬头望日月星辰,低头看山川土地。穿梭经纬,知大千世界之事。畅想天地,通自然和谐之理。瞧,连小飞蛾都被吸引了,想来一探究竟。”学生开心一笑后,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
         六、精妙结束语,升华主题
         结束语是课堂结束时教师所用的语言,它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环。结课时教师将讲授的重点内容加以提纲挈领地总结,搭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无论是对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记忆,还是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精妙的结语还能将所学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为学生后续学习铺垫通路。例如在学完《台湾省》课堂小结时,我说:“美丽富饶的宝岛让我们流连忘返,这里有山、有水、有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同胞手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这样的结语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既总结了知识,又教育了学生,还引发了学生课后的思考。
         总之,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地理课堂的质量,体现地理课堂的高效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精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做到教学与艺术联姻,高效同乐趣俱来,才能真正寓教于乐,真正将初中学生引入课堂,翱翔于地理的世界。当语言变得艺术,让教育成为最美的遇见。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
[2]罗丹.浅析中学地理教师语言艺术的培养[M].湖南师范大学.20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