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鹏 刘天程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精神贫瘠的人也不断增多,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普遍存在娇生惯养、自我的一面,缺乏换位思考、互助友爱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少青少年只图享乐不思进取。他们在父母一手帮办的条件下很少有机会去体验“平凡的生活”,去感受幸福的不易。他们身上缺失了责任担当,缺失了仁者爱人的美德。本文借助新公益行动平台,让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平凡,感受劳动,培养他们自我责任,社会责任,家国责任的美德。
关键词:中学生 品格 责任 自主 养德 行动
一.“笃责致仁”新时代青年自主养德新公益行动意义
1.责与仁的关系解读
曾子曾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我们培养“自我责任意识强、能感恩和回馈社会、励志报效祖国”的社会有志青年。
笃,即忠实,一心一意。笃责,即担起责任,责,即责任担当,包含着自我责任,社会责任,家国责任。自我责任包含对自己生命健康的责任,对自己人生价值规划的责任,对自己行为道德的责任等;社会责任是指一个公民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包含遵守社会规则,社会道德等;家国责任指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是担当是爱,对国家在责任也是如此,这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大爱。
仁,即仁爱,仁者爱人。仁爱需要谦逊,更需要毅勇,一个仁爱之人应具有自身谦逊毅勇,悲天悯人的品质。“笃”即忠实,一心一意。
“笃责致仁”即忠于责任担当,在担责过程中不断磨砺自我,提升自我,始于自我责任即自爱,发展于社会责任即他爱,终于家国责任即大爱。
2.自主养德的内涵
(1)新旧时代养德的不同之
旧时代由于物质匮乏,科技落后,青年养德大部分可以通过参加劳动、生活学习中拼搏过程获得切身感受,培养个性品德。这代人的成功改变了时代,提高了物质生活,发展了经济,提高了科技生产力。他们通过这一过程养成了吃苦耐劳、责任担当、为国为民的好品格。这是过程养成品格,品格造就结果。而新时代青年坐享了旧时代努力的成果,忽略了体验过程,忽略了养德的过程,他们被动接受的教育是上一辈“成功的经验”,这“成功的经验”对他们来说是现成的公式,定理,是纸上谈兵,缺乏主动去发现,缺乏过程中体验。久而久之身上暴露了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不思进取,被动接受的问题,对祖国崛起实现伟大复兴梦埋下蛀虫。所以说新时代青年自主养德任重道远,迫在眉睫。要解决这样问题需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2)何为自主养德
自主,强调自我管理,自我省察,自我感悟。自我管理可以视为与自我的关系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包含自我规划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实现。自我省察即自省自克,孔子在道德教育中特别强调从自我做起,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诸己”,善于自我省察,自我克制,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中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也强调了自我省察的重要性。自我感悟是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省察的过程去感悟,去提炼,去升华,进而养成自主管理系统,形成独特的美德。
养德,即修养德性。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之行,即在生活、生产活动中实际锻炼,实际涵养。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内化。静,是指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谦逊宁静,是养德的方式。俭,是指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对自己加以约束,勤俭节约,是养德的过程。养德具有自主,养德更需要实践。
(3)新公益行动与自主养德的关系
新公益行动为自主养德提供平台,提供实践机会,是自主养德的基础;自主养德可以在活动实践中落实、提升、内化,是新公益行动最终目的。自主养德对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起推动作用,责任担当更是自主养德升华的重要目的。责任担当的最高目标就是“仁”,具有勇毅谦逊,仁者爱人的大爱。他们之间是金字塔链的关系,从新公益行动,自主养德,责任担当,仁爱是品格从基础到提升再到升华的过程,而从上而下又是品格传播,发散,推广的过程。他们相互促进,相互内化,密不可分。
二.新公益行动促进青年学生自主养德
新公益行动是自主养德的重要载体和有效路径。高中生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相较于其他社会团体有显著差别。所以新公益行动项目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与学校活动、家庭活动、附近社区的活动相结合。围绕“立足校园,回归家庭,就近社区”的思路,着力打造三大行动:校园帮帮团行动、校外公益联盟行动和家庭亲子公益行动。
1.校园帮帮团行动
“校园帮帮团”立足“学生自治,互帮互助”的公益理念,汇聚校园公益力量和人才,成立爱心助学 、自主管理、学业指导、心理健康、会务服务、文化宣传、活动策划、校园劳动等八大“校园帮帮团”队伍,涵盖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爱心助学帮帮团”通过众筹、义卖等形式对家庭困难的同学进行经济帮扶;“自主管理帮帮团”协助校学生会、自管会开展常规管理,配合学生校长助理团调研学校发展提案;“学业指导帮帮团”由高年级同学以学长导学的形式对低年级同学开展学法指导活动;“心理健康帮帮团”为有心理困惑的同学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会务服务帮帮团”为学校各级各类会务赛事(中高考考务工作、校运动会等)提供会务服务(如拍照、签到、指引、会场布置等);“文化宣传帮帮团”主动参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创建,并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校园生活,积极拓展新媒体宣传(如美篇、抖音、公众号等);“主题活动帮帮团”为校园节庆日活动(心理节、读书节、科技节、感恩节、体育节、面包节、学生节、文化艺术节)、新生入学教育、十八岁成人礼、学科活动、科学教育、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提供活动策划、组织管理等服务;“校园劳动帮帮团”利用每周“校园集体劳动日”,对校园里的卫生死角、垃圾回收站、教学楼厕所等进行“难题突击”。
“校园帮帮团”采取项目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招募成员,组建团队,具体落实。让广大同学在自主管理中强化责任意识,在互帮互助中涵养品格。
2.校外公益联盟行动
校外公益行动作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怀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体验活动,是进一步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公益服务育人功能的重要一环。
校外公益行动利用节假日时间,通过学生联盟的形式将得以不断壮大,增强公益行动的社会号召力和影响力,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源。主要形式有:社团联盟和项目合作。
(1)社团联盟
社团联盟是学生参与校外公益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校书法社、校环保社等和其他兄弟学校联合开展“送春联下乡”、“垃圾分类进小区”、“旧物回收、让爱循环”、“护河治水”、“禁放烟花爆竹”等公益服务和宣传活动。校“创想智造”科学工作室节假日对外开放,面向全市三年级及以上学段在校学生开设模拟飞行、北郊Arduino小创客、机器人VEX、3D设计与打印等科学教育课程。
(2)项目合作联盟
校外公益实践行动还可以以项目推进的方式,让同学们自主策划、设计公益服务项目,组织周边的同学们参与,联合校外公益力量(兄弟学校公益组织、常州中学生义工联盟、常州市一加爱心社等),形成公益项目联盟。例如:面向社区周围的初中生、小学生,以初高中衔接、社区暑托班等形式开展的公益导学行动;面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特殊儿童陪伴、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帮扶行动;以及火车站、地铁站的交通疏导,医院、景区的导医导览,社区传染病防疫等科普宣传,手机贴膜、生活跑腿等便民服务,还有爱心助学、社会调查、社区值班、场馆服务等。
中学生是未来城市家园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社会公益实践经历和在活动中获得的品格锤炼将为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将构成这座城市精神文明的根基。
校外公益联盟行动通过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给同学们搭建多样的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培养爱心,回馈社会;丰富学生的阅历,开阔视野,了解国家,了解社会,了解城市,了解社区,了解不同职业,校外公益联盟行动带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更是一种精神传承,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对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体现,是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这座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3.家庭亲子公益行动
家庭亲子公益行动是强化家庭教育、活化社区教育的重要途径。将新公益延伸到每一个家庭中,通过形式多样的亲子互动,助推孩子的成长和品格提升。
(1)家庭小书屋行动
建设家庭小书屋,在亲子阅读中优化阅读习惯,增进亲子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建立流动的家庭图书馆,把喜欢的书目推荐给社区里的其他家庭,让每个家庭的书籍流动起来,定期举办社区读书分享会,在交互式的阅读体验中传递核心价值和社会正能量。
(2)亲子劳动日打卡
制定和落实周末“家庭亲子劳动日”打卡任务,一个铃铛作响的厨房,一群集体劳作的身影……围桌而坐,家的概念深入人心。在家务劳动、社区公益劳动中强化家庭责任,培养感恩之心,提升劳动技能,使劳动成为习惯,让劳动创造幸福。
(3)凌晨四点半行动
家长带着孩子找寻凌晨四点半的身影,他们可能是环卫工人、下水道检修工人、也可能是送牛奶的师傅、整理快递的“小哥”、准备早餐的小商贩……凌晨四点半行动的意义在于发现城市背后的人和故事,体察生活的艰辛,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幸福的来之不易,懂得感恩,学会谦卑,更要有爱心,肯担当,给予他人温暖和帮助。
(4)亲子研学旅行
让孩子带着家长看世界。通过线路的选择、行程的规划、过程的记录、收获的反思,完成一次对世界的探索,让祖国的河山在他们的心灵烙下家国情怀,行程中的困难告诉他们什么是勇毅和担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知行学思中提升生存的能力。
三.新公益行动学生自主管理系统建设(四个中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新公益学生自主管理系统的建设就是要变学校组织为学生主导行政推动,让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养德,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实现新时代青年自主养德新公益行动项目的目标——笃责致仁。
1.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负责研究并制定新公益行动学年计划、三大行动及具体项目的实施方案,确立活动主题和开展方式,根据反馈调整行动策略;考察拓展校外公益实践基地,创新公益服务项目,丰富公益服务岗位体验。
2.发布中心
发布中心负责根据研究中心的项目计划进行文案攥写、活动宣传、公众号创建和发布,组织开展“我的公益故事”宣讲活动。
3.行动中心
行动中心下设三大行动子中心(校园帮帮团行动中心、校外公益联盟行动中心、家庭亲子公益行动中心),各中心采取项目负责制,通过“报名—选拔—培训”确立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招募成员,组织培训,组建项目团队,统整资源,落实具体新公益行动项目各实施环节,考虑安全、参与面、活动资源、实施效应等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研究中心进行调整优化。
4.评价中心
评价中心负责针对项目团队和个体进行评价,设计科学的评价标准;设计开发“新公益行动APP”,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问卷、访谈、观察量表测评等方式对项目决策、实施、现场参与活动等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项目结束后,形成项目小组评价报告和个人公益实践体悟报告。改变原来单一的他人评价方式,强化团队合作和个体感悟,从而改善自身行为,提升综合素养。同时,将新公益服务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校学生奖励,优秀毕业生等评选的重要依据。
《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告诉我们,主动付出,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无私,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其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奉献必然有所得。借助行动,构建平台,培养明确责任,勇于担当,成就自我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教育者的使命也是责任。
本文来自我校《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