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追问效能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期   作者:王莉
[导读]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独立思考而获得自主学习体验,即:参与知识产生的过程。
        王莉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华润小学   611432
        【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独立思考而获得自主学习体验,即:参与知识产生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的有效追问,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思维这个看似无形却又实际存在的教学目标,需要我们深刻钻研并突破。
【关键词】追问;有效;思维发展;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思维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追问效能的提升,即增强追问的有效性,运用递进式提问,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广处,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走向生活与运用,实现真正的学习。实践证明,提升追问效能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提升。
一、有效追问,体现师生智慧
有效的追问,能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师的追问中,每个学生均能享受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老师用追问营造宽松和谐的思考氛围,充分赋予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有话能说。
有效的追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文本特点与重点设问,忌为了追问而问,力争让学生的每一次思考都有他的价值所在。值得注意的是,有种“挤牙膏”似的“追问”,是我们要当心的,这种琐碎的追问,追出来的不是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而是教师自己设计好答案后“请君入瓮”式的教学行为和裹挟学生思维的行为。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蜗牛的奖杯》时为了辨析“唯恐”和“生怕”的词义差别,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七次追问”。先不论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是不是学段要求错位,就单看老师的追问内容,就能看出教者陷入了追问的误区,这样无思维含量的“串问”对学生思维的帮助并不大。我们要明确:有效的追问,是能给予学生广阔思维发展空间的提问,是建立在了解学生原有思维水平基础上的提问,是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思维自信的提问。

二、适时追问,彰显教学规律  
有效的追问,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弥补思维漏洞,消除“盲点”。所以如何追问,什么时机追问,是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教师高品质教学的体现。这需要教师熟悉教材内容,明晰教学目标以及了解学生目前的思维能力、思维倾向以及阅读水平,在此基础上展开的追问,将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从出错处引导方向——“为什么?”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辅之以巧妙的追问,都可以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让学生讲讲“浩浩荡荡”的意思,面对学生“人数众多,气势浩大”的回答,教师用反诘归谬法追问“长江之水,浩浩荡荡流向东海。 这个句子没有人,行不行?”让生恍然大悟。

教者敏锐和机智地捕捉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并及时发现这一“差错”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适时追问,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自我修正,让学生品味到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这种指导提高了学生思维与表达的周密性,给予学生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二)在粗浅处深挖内涵——“还有吗?”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文本的理解容易出现错误、肤浅、偏差等现象,教师通过追问,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向纵深处发展,读中思、思中悟、悟中得,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层次得到提高。如《生命的林子》教学中,“生命的林子只是指这一片树林吗?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一片‘生命的林子’?”的追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中,“除了严厉,你对这位父亲还有其他的看法吗?”的追问。
这两个追问,把学生从关注文字表面“林子”引到关注含义所在的“生命”,从关注“严厉”到想到“智慧、远见、正直无私”,,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认识,经历了由粗浅向纵深发展的过程,实现了螺旋上升,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三)在困惑处联系生活——“你觉得?”
正所谓“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学生的困惑处,是指学生由于不明白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含义或觉得教师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难以作答。此时,正是老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好时候。支玉恒老师教学《古井》时对“古”字的追问堪称经典。教师借助追问为学生理解设了个坡度,来帮助其开启新的思维方向,引领学生在追问中思索,在追问中感悟,在追问中发现。
(四)在意外处转换角色——“如果”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沿途充满无限风光。”学生的思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使得课堂呈现灵动与跳跃的状态。课堂教学中,常有学生的理解超出教师的意料,教师不妨进行转换角色式追问,在追问中让这样的“节外生枝”,演绎出独特的教学价值。如在《半截蜡烛》教学中,面对学生“为什么他们不把烛台放在德军看不见的地方,这样就不用担惊受怕了”的提问,教师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追问:“如果把烛台藏起来,会产生什么问题呢?把自己当作德军想一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寥寥数语的点拨,把原始问题设计成阶梯攀升式问题,还给了学生,把学生带入另一个探究的世界。教师抓住“意外”这个契机巧妙追问,遵循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思考,师生思维同频共振,共同演绎了精彩的课堂。
实践证明,充满有效追问的课堂生机勃勃,何时追问、如何追问,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体现,它体现了教师关注学生发展的意识,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追问效能是教师智慧的一种体现,是教师教学理念及是否洞悉学习规律的一种外显行为,应当在实践中用心体会好好修炼。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08.
[2]张国庆,毕玉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追问的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