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中起始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期   作者:张树喜
[导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在课堂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只有首先抓好起始年级的教学,才能在以后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张树喜
        祥云县刘厂中学   
        [内容摘要] 本文以语文课堂改革为背景,针对时下课堂改革中困扰学界的“初中起始年级语文教学方法”问题,运用现代系统论、控制论和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进行了有针对性和相对深入的探索,如果语文教师能抓住并充分贯彻这几个基本点,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取得成功。
[关 键 词] 教学方法  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  心理定势  创新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在课堂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只有首先抓好起始年级的教学,才能在以后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对中学教学的知识要求、学习常规、教学方法普遍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茫然失措;加之中学语文新教材具有教学容量大、知识涉及面广、作文写作及修改要求高、课时少等特点。从而使学生入学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语文成绩直线下降,导致学生家长不高兴、不积极支持教师工作,学生本人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随之而来的是不少语文教师也抱怨学生笨、能力差。为改变以上现状,笔者觉得在新教材教学中,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应提高对起始年级教学的认识,牢牢抓住学生良好习惯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几个基本环节,使学生在初一时就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产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
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语文能力其实是一种习惯。”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状态主动与否,与其学习习惯的良好与否密切相关。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不少研究成果业已证明,每个学生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长期的艰苦的教育和训练,熟后方能生巧,实际上这就是习惯。在语文学习中,如果顺应课堂改革的要求,认真实施高效课堂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学会眼、耳、脑、手、口并用,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学好语文并对语文学科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兴趣,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培养。
1、注意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有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预习时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首先养成多动手、勤查字典的习惯。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基本要求,而这种语文学习习惯早在小学三、四年级就已基本形成,所以,教师只要落实在一个“勤”字上即可。语文教师要要求初入学的新生人人配齐工具书,并进而有意识地训练他们使用工具书的速度,精心为学生创造使用工具书的“阵地”或“舞台”。如:在阅读课文时可边读边作“标序号、划字词、分段落、设问题”等圈点批画活动,借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以有效地提高课文阅读质量。
2、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习惯。不少教师常说:“语文就是背多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语文学习过程中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尽管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的途径很多,但首先应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好词名句名段名篇,养成经常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的习惯。
3、强化训练学生“说”的习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描述能力。

尽管现今的《新课程标准》,仍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归纳为“听”、“说”、“读”、“写”四大方面,但据调查,很多教师对“说”的训练往往关注不够,总认为每个学生都会说话,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教学中,又何必训练“说”呢?殊不知,“说”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它既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而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写作水平,又能积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联想力。
4、变革常规作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长期以来,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遵循“学生写、教师批”的常规,学生的写作只有教师唯一一个读者,学生的辛苦笔耕常常得不到更广泛的读者欣赏,常此以往,学生的写作热情怎能提高呢?结果是应付之作比比皆是,但求过得去,不求写得好,导致大多数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原地徘徊,与此相应,教师也整天抱怨自己太辛苦、作文很难批改。事实上,在起始年级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定体裁、自己写作、相互批改、相互欣赏,并适时给予学生在课堂上当众朗读自己习作的机会,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使他们热爱语文学科,喜欢语文教师,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为此,学生进入中学的第一节语文课,语文教师就应首先向学生介绍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和能力,力求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活动时,应尊重学生人格,着重考虑当代中学生(自然包括独生子女)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特点和班级的整体水平,活动内容和结构层次应适度,应尽可能地兼顾不同学生能力水平和爱好,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以最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三、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实施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创新欲望和造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因此,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训练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使之形成发散性思维惯势
创造思维的独特性是以大胆怀疑、不盲目崇拜、不迷信权威为前提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可忽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及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于言别人所未言更为重要。
2、调动学生主体潜能,培养学生大胆创新习惯
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始终围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这一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总之,如要上好初中起始年级的语文课,需要做的工作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创新欲望”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如能牢牢抓住并充分贯彻这几个基本点,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就有成功的基础和希望。

[参考书目]
1、《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程翔 著
2、《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出版
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法》 张晓梅 张英宏编著
4、《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语文) 郑桂华编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