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班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期   作者:董婷婷
[导读]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知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
        董婷婷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幼儿园      215200
        [摘要]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的基础,基于我班幼儿中大混龄的特殊性,为幼儿创设宽松、适宜的阅读环境,选择多层次的读物,家园合作开展多元的阅读活动及注重一日环节的阅读延伸,有效促进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阅读环境 阅读内容 阅读习惯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知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看、听、读、写多种感官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拓展幼儿的视野,为幼儿学习书面语言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提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兴趣和阅读习惯。”因此,早期阅读的培养在于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幼儿爱上阅读、快乐阅读。
一、灵动的环境,让阅读融入生活
好的环境是良师也是益友,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趣的、丰富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由于中大班幼儿年龄的差异性,我们更应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做环境的主人,自主讨论、设计属于他们的阅读区。经过商议决定,图书区设置在采光较好、安静的窗边,扩大图书区的空间,铺上地垫,设置了小帐篷、垫子,投放大小不同的动物娃娃。栏杆处提供悬挂式的书袋,方便定期投放新书。利用墙面设置了“阅读之星”,展示幼儿良好阅读的瞬间。在图书区中放置了两种形式的书柜,一种是书本站立式,可以节省空间同时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另一种是书本平躺式,方便幼儿轻松找到拿取图书。图书区还放置了桌子,可供幼儿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例如:讲故事、绘制图书、修补图书等。
除了班级图书区外,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内的空间,例如学校图书馆以及楼梯间、走廊等,让幼儿在生活中处处有阅读,以丰富的视觉刺激吸引幼儿,让幼儿从小环境到大环境都能感受到浓郁的阅读氛围。,同时为之后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做铺垫。让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想阅读、爱阅读。
二、多元读物,促进阅读习惯养成
合适的读物是阅读的前提,教师在选择读物上切勿随意、盲从,首先要考虑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注重个别差异。在前期调查中发现家长给孩子购买的图书大都是识字类、以文字为主的童话故事,大都偏小学化。通过观察阅读区中幼儿对图书的选择,我发现中班幼儿喜欢色彩丰富带有图画的书、动物类图书,大班幼儿喜欢趣味游戏类图书,他们对书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教师在选择图书上要构建适宜班级幼儿的投放计划,以幼儿自主选择和教师推荐相结合,丰富图书种类,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幼儿的选择包括: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家中自带喜爱的图书、幼儿自制的图书。教师推荐包括:与主题相适应的图书;经典故事;与幼儿生活相适应的科普类图书、绘本、益智类图书。根据书的不同类型,让幼儿制作标记学会分类,为之后图书的整理做铺垫。
阅读不仅仅是让幼儿自主看书,也可以通过听、说、看、画、表演等形式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固定时间延伸阅读,例如:早晨来园给幼儿自主推荐图书和自主阅读的时间;在饭后给幼儿看经典故事动画、表演喜爱的故事内容、师幼共读绘本;在幼儿入睡前教师轻声给幼儿讲故事。在一日活动的阅读中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学会倾听和思考,帮助幼儿主动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增加知识面和阅读量。


三、调动积极性,强化阅读习惯
    教师的引导。由于班级幼儿是中大混龄,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正确的阅读技能和方法。把认识图书融入到活动中,了解书的基本结构、正确的翻书顺序,在日常的绘本教学中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感受画面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猜测情节的发生。通过观察他们的阅读,把问题拍成照片,在区域点评时请幼儿来找一找他们阅读时存在的问题,再请他们修改并生成适宜的阅读规则,这样幼儿能更好的认识规则、理解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则往往被忽视,这时就需要教师从旁引导,拍摄美好的阅读瞬间,让幼儿互相点评,评选每周的“阅读之星”,让好习惯上墙,展示在大家面前。当幼儿心中有了规则,他们能很好的约束自己,也会在阅读交往中发现他人的不足,及时纠正,形成良性循环。
    同伴互助。在阅读过程中,中大班幼儿是一起的,有独自阅读、也有合作阅读。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能力较弱的幼儿常会被能力强的幼儿所吸引,例如:中班幼儿在翻书时翻得很快,有时不是一页一页的翻阅,坚持性较差,这时旁边大班幼儿手指着绘本故事的图片自言自语的说着,这时中班幼儿被吸引,放下手中的书,看着大班姐姐的书,听着她的解说,津津有味。教师应鼓励幼儿在阅读中的互动、交流,在这样的互动中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更能加深幼儿对读物的理解,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让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形成榜样作用。幼儿最喜欢的就是模仿,在模仿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比起教师的指导,效率更高、更好。
四、家园心连心,阅读伴我心
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督促下才能形成,但是家长对幼儿的阅读存在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教幼儿认字、写字,这样会扼杀了幼儿的兴趣,让阅读变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改变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例如: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早期阅读的科普,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早期阅读的重心在于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一页一页的翻书、能安静的听故事、会仔细观察书中的画面、自己说故事、发表对故事的想法都是幼儿学习阅读的行为。在书籍的选择上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读物,可利用家长园地每周进行好书推荐。让阅读走进幼儿的家中,让父母成为榜样,给幼儿一个阅读角,每天晚上抽出一定时间陪伴幼儿阅读,与幼幼儿园保持一致,培养幼儿一页一页翻书、仔细观察书中内容、不折书、不撕书、不乱涂乱画、看完图书放回原位,定期整理图书。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也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为了加强家园合作,教师应该为家长提供多形式的活动,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幼儿。
(1)21天亲子阅读QQ打卡,一个人新习惯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家长们每天晚上在QQ群中打卡分享幼儿的阅读,大家互相学习,在大家的坚持和努力下,家长和幼儿都得到了提升。
(2)亲子阅读,利用学校开放日,让家长和幼儿共读绘本,教师指导家长正确的阅读方式,便于家长更好地指导幼儿,在共读中学会抛出问题,让幼儿在阅读中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寻答案,体验阅读的乐趣。
(3)图书漂流,实现家园图书资源的共享,降低了父母购置图书的资金成本,也能让家中闲置的图书优化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丰富的图书资源使得幼儿兴趣倍增,在漂流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满足阅读欲望,大大提升了阅读量。在图书漂流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定时归还图书,保护图书,学会和他人分享。
    
参考文献
[1]许晓蓉.《促进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0
[2]胡颖.《多元化阅读中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
[3]居静 刘琳.《星光溢彩留韵万千——基于幼儿自主学习的阅读区创设》.早期教育,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