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孩子逃课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吴雪妹
[导读] 近几年在学校教育中发现了一个令老师们头疼的现象——一年级孩子逃课屡见不鲜,甚至越演越烈。
        吴雪妹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  511447
        【摘要】近几年在学校教育中发现了一个令老师们头疼的现象——一年级孩子逃课屡见不鲜,甚至越演越烈。那震耳欲聋的痛哭声,那眼泪鼻涕横流的模样,那无助哀怨的眼神,那撒泼打滚的癫狂状态,一而再再而三地爆发,令多少老师怜惜不已,猝不及防,令多少家长无奈、难堪,焦头烂额!对于一年级新生由于缺乏爱,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课业压力等问题引发的逃课现象如何转变,让孩子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回归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一年级孩子逃课的成因与应对策略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一年级   逃课   应对策略

一、一年级学生逃课的成因
        1、孩子缺乏爱,寻求过度关注
        《正面管教》一书提到“最棘手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事实却是如此,部分逃课的孩子就是缺乏爱。父母有效的陪伴输送的是爱及安全感,若这种陪伴、关爱不足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偏差。曾经遇到一个上课期间哭泣着找妈妈的小女生。班主任在一旁耐心安抚着,循循善诱给她进行心理辅导。事后了解,原来小女生的父母最近离婚了,妈妈搬走离开小家庭。小女生失去一方的陪伴感到恐慌、无助,为寻求妈妈的关爱,就哭闹着不想上课,要找妈妈。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只是个别家长的关爱和陪伴是简单、粗暴、无效的。当孩子缺乏有效的陪伴或被溺爱时,往往寻找过度关注,有的孩子还经常在父母面前撒娇,与父母谈条件,或说不上学来“威胁”家长……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容易造成逃课这一不良行为。
        2、缺乏安全感,患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它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多会发生,有个别孩童上小学时一样会发生。曾经接触过一个逃课的学生小龄,她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上小学才从老家接回父母身边读书。她在家很黏妈妈,晚上一定要缠着妈妈一起睡觉,一醒来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就会哭闹。她妈妈工作忙,照顾孩子的时间并不多,孩子上小学后中午也不接回家,还得把孩子放到补习社,下午放学才接走。小龄在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面孔,感到害怕、不安。不久,她拒绝进入课堂,一上学就哭闹,嚷着要回家,要找妈妈。她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而上学就意味着分离,失去亲情和温暖,她产生焦虑、无助甚至被抛弃的感觉,没有得到安全感。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求学。
        3、缺乏归属感和自我价值
        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孩子尤其如此。我现在接手一个孩子,叫小莹。小莹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在妈妈和外公过分保护、溺爱下,她养成自我为中心、任性、敏感的性格,不接受别人的批评,经常因一些小事而逃课。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羊妈妈收菜》这篇阅读短文,我让她回答:白菜的(?)好吃。她回答是根。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不会答错,我跟同学们被她的低级错误取悦了,都不约而同地笑了。我顺口调侃道:“老师下次吃白菜时把根给你留着。”小莹的脸“唰”地就变了,眼睛红红的,露出既委屈又伤心,既羞愧又生气的神情,不久趁我板书时,偷偷溜出课室。小莹的自尊心受损,她觉得老师和同学都在欺负她,她不想上课了。有的孩子因为经常挨老师批评,或在学校不被重视,不受同学欢迎,被孤立甚至受欺负……就会产生被否定的挫败感,自尊心严重受损,他们根本不会感受到班级的一丝一毫的温暖。在班级得不到归属感和成就感的孩子就会容易选择逃课。
        除了上述三方面,有的孩子还会因为课业压力大,前一天晚上没有完成好作业,担心老师的雷霆震怒而装病逃课的。
        二、一年级孩子逃课的应对策略
        (一)老师层面
        1、调整心态,从容应对
        面对不肯回课室上课、不愿意迈进校门,死死地抱住柱子,抓着门框,哭闹着、挣扎着,把你推开的孩子,老师们都会觉得棘手吧,此时的孩子如恶魔,怎么都喜欢不起来吧。三番四次地折腾老师们心中不免会产生彷徨、烦躁、嫌弃、沮丧、甚至恼怒的情绪吧。对于新上三尺讲台的老师来说应该更是心力交瘁的吧。我刚接触逃课孩子时,也产生过一些不良的情绪,当成功转变一个逃学的孩子后,当阅读了《正面管教》一书后,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我意识到孩子们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作为老师,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他们不完美,让错误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和善而坚定地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面对孩子的哭闹,我们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做到心平气和。孩子是不理智的,但是我们是睿智的,我们得想办法让她舒缓情绪。我们可以带她离开课室,到空旷或舒适的室场与她聊天,一方面以尊重的方式认可他们的感受,一面倾听她逃课的原因。如果孩子不愿意与你开口说话,一味挣扎,可以把她紧紧地抱住轻声安抚,让其感受到你的温暖,还能防止意外发生,并根据她的家庭情况与她聊有趣的话题,转移她的注意力。哭和笑都是释放压力的自然而健康的过程,我们面对孩子的哭闹时要做好心理建设,能泰然接受,做好情绪的疏导,你会发现孩子哭闹过后,之前的闹剧像是没发生过一样。
         2、亲近孩子,给予帮助
        逃课的孩子生性都是敏感的,若能与其处理好师生关系,让孩子喜欢你,逃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吗。怎样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呢?老师可以与他聊聊天,了解其喜好,学校、家庭的日常生活,让他幼小的、惶惶不安的的心情放松下来。当一年级的老师是值得骄傲的,因为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全”,学生愿意听老师的话,喜欢亲近老师,时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的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效应,因此不要错过与学生交谈的机会。我们也可以让他自己挑选同桌,带他参与其他孩子的游戏,在与孩子接触的时候来些亲密小动作,如摸摸小脑袋,牵牵小手等,帮助他找到友谊,尽快适应环境,融入班级体,找到归属感;还可以在课堂上多关注他,让他回答他会的问题,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给他派乐意完成的小任务,如当小组长,帮老师发学习用具,照顾课室的绿色植物,当个卫生检查员……让他当上一官半职,获取成功,找到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当孩子遇上问题时,我们及时帮助,或化身为心灵导师,给予理解、掌声和鼓励,或耐心辅导其功课,帮助他们体现学习所带来的愉悦,减轻学业上的负担。“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进入孩子无助的情感世界里就不会远了。
        3、开展团体活动,助力回归校园生活
        和谐的班级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办法很多,但组织学生开展团体活动却是上上之策。活动不仅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是一个永不衰老的魔术师,给孩子带来欢乐。活动开展的途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学校每月主题活动开展,例如:元宵节、中秋节组织孩子一起做汤圆、月饼,教师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组织孩子一起设计贺卡、制作手工花;植树节开展爱绿、护绿行动,一起种花、种树;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春游、秋游和校运会……也可以利用班会课、中队课、体育课开展团体游戏,老鹰抓小鸡、丢手绢、骑飞龙、三人四足、运兵乓球……这些游戏总会带给学生无限的乐趣。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研学,进行社会实践……在活动中组建的小组里,孩子与孩子,孩子与老师,孩子与他人一起欢笑,一起交谈,一起成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收获的不单单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感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班级和谐的发展,和谐班级又影响着每一位孩子的成长,试问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班级中,同学之间相处融合,生活丰富多彩,还会有同学逃课吗?
        (二)家长层面
        1、处理好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 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特别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处理亲子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是花时间陪伴孩子,陪伴的形式可以是闲聊,聊一聊当天发生的事情,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游戏,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例如讲讲故事、看看卡通片……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身体锻炼,骑骑车、打打球、跳跳绳……可以与孩子一起去远足,外出旅游等等。陪伴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它与教育是相融合的,有效的陪伴,能与孩子一起欢笑,给孩子特别的时光,让孩子期待。当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关爱、欢乐、和谐的家庭氛围时,当家长走进孩子心灵深处时,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就容易、轻松得多了。跟“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一样的。
        2、处理好学习问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提到:“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我赞同尹老师这个说法,只要教育得法,每一个父母都可以创造教育的奇迹。逃课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都会遇到障碍,家长要引导孩子把学习变成轻松的事情,建议运用瑞士现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玩中学,学中玩”这一教育概念。如一年级语文学习,家长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开展一些小游戏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如猜字游戏:做识字卡片,把生字用纸板挡住,露出生字的一小部分,让孩子猜出来,还可以结合字谜、字源演变、动作把字猜出来的。在朗读课文时与孩子合作朗读、表演故事、续编故事等,让学习的形式灵活多样,让孩子保持新鲜感,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感受到学习并非一件苦恼的事情。每一个学科都有乐学的方法,只要家长坚持用心去尝试、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坚信孩子的学习并不会变成头痛的事情。
3、处理好心理问题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 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不可否认的是逃课的孩子就在这个范畴当中,只是大多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忽视罢了。事实上这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的干预或疏导,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很可能会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为此家长们不得不重视自家孩子的心理问题,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借助心理教育的书籍,如《心理呵护200招》《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或者寻求各种心理援助,例如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与援助中心,番禺区妇女“阳光心情心声热线”等等,进行咨询、干预,平时也可以定期为孩子进行心理保健,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虽然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出现得问题也大不相同,但我坚信只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像绳索一样相互搂紧,一起发力,一年级逃课孩子就会顺利地回归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M].作家出版社,2008.
[2] (美)简·尼尔森.正面管教 [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