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石红
(广东省惠阳区特殊教育学校 516211)
摘要:个别化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更好的发展。培智生活语文要坚持个别化教学,研究学生、精选教学内容、整合目标、有效的教学策略、科学评价,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关键词:个别化教学;生活语文;培智学校
一、定义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弹性处理各项教学因素。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形态、教学进度等使每个学生皆能掌握适合的教材,以达到个别化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2]
二、教育诊断:研究学生,了解其学习特征,充分应用学习专长
学习是一段“输入——加工——行为输出”过程,大脑对不同讯息的解读与处理能力因每个人的智力与认知功能、认知风格不同,而做出不同的程度、不同性质的理解。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与众不同的需求,我们的特殊儿童更是如此。即使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其智力、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同一学科中的不同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需要老师清楚了解学生能接收的刺激(可视的、可听的、可闻的、可摸的)是什么?清楚知道学生目前认知发展阶段,其认知功能的特质,用以何种形式表达或反应?他的学习态度、适应力、情绪反应等方面如何?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诊断把脉,才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起点,选择合适的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有效突破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实施个别化教育。
三、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培养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生活问题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课程内容,要体现“生活核心,兼顾人文;关注差异,提供支持;听说领先,实践取向”的生活语文课程的特点。[1]生活语文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一门科目,它经历了从生活到文本又回归于生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一)实物型
中重度智障学生认识事物主要靠直观思维,他们对于身边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感知的事物,容易领会掌握,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实物。在课堂上能借助实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让学生对所学的词语及句子加深印象,进一步探索。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书包》一课,选择“书包、铅笔、橡皮擦、作业本、尺子”为教学内容,先出示实物,让学生通过触摸感知物体,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在学生能区辨实物后,再过渡到平面上的卡片,通过大量的物物配对/图图配对、分类,最后在指认和说出的前提下掌握知识。从具体——半具体——抽象,在大量的练习操作下,学生的知识才会牢固,才能进行泛化。
(二)操作型
《课程标准》体现在学生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理解生活问题为教育目标。例如: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洗漱穿衣”。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亲身体验,不仅掌握了技能,还能训练学生的精细动作,激发学习兴趣。让抽象的词义,变得具体、可操作,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明白词义。
(三)情境化
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特殊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残障的孩子回归社会,故利用自然的情境或规划设计的情境,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意态度在它所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来解释。例如:《学做腊味饭》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电器名称,还会安全使用电器,并学会做饭,这就需要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直接经验学习,让语文变得更加生活化。
四、教学目标切实可行
在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从IEP中找出语文科的主目标、副目标,将所有学生的目标进行整合、分类、排序。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找出相对应的学习素材。例:《学习用品》,本课的目标共有6个:①听指令指出“铅笔、橡皮擦、书包、尺子”等词语;②出示实物,能说出“铅笔、橡皮擦、书包、尺子”等名称;③能认读“铅笔、橡皮擦、书包、尺子”等词语;④会书写词语“书包、尺子”;⑤能收拾整理书包;⑥能爱护文具。通过前面的教育诊断与评估,发现班级中的9名学生中,培培、峰峰、小凯、希希水平一致,均掌握了①②③,但④⑤尚未掌握,⑥是有待加强,所以这3位学生的教学目标是④⑤⑥。轩轩、小华、小晴3为学生掌握了①②,③④尚未掌握,⑤⑥有待加强,但仅③⑤与个别化教育目标一致,故3人的教学目标为③⑤。根据学生的能力及目标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便进行分层教学。依据凯伯的学习发展阶段来提供动作/感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学习的过程中,以知觉做动作调整,触知觉辨别,做配对、分类、指认、命名类的活动,形成记忆。
五、科学评价中凸显个别化
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的评价和肯定,是激励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次性终结评价习惯。重视智障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态度、积极性、持续性等方面的评价。
(一)热情中肯的表扬,带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着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骄傲和自尊,智障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每次发生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也是想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亲切的话语、赞许的表情、信任的目光、一次击掌、盖手印、拥抱,都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促使他们更喜欢老师而不排斥。所以在课堂上,需要老师多创造并珍惜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二)及时的表扬,是对学生进步的鼓励
“打铁趁热”——时机,往往是事物发展的连接点和转化的关键处,作为特教的老师。更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了解他们细微的进步。例如:郭郭刚开始不愿意排队拉衣服的,他排斥外界的一切,不愿意他人的靠近,只喜欢独来独往。但是现在的他终于愿意拉衣服排队了,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变化,可能在普通人的世界里,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在自闭症儿童的世界里,意味着他接纳你。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进步,老师发现后立即给予表扬,这样才能使他的行为得到强化。
(三)课后针对性评鉴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评价中应采取与个别化教育计划相对应的支持策略。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与特点,提供多种支持,可采取观察记录法、操作演示法、作业收集对比、纸笔测试、与学生沟通交流等多种评价方式。[1]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便于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下一步骤的开展。
在教学中需要老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教学时老师尽量夸赞学生的好处,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在要求学生某行为而引起孩子反抗前,教师也要学会弯下自己的腰,反思自己是否太固执,不妨找个阶梯给自己和学生下。在学生的身边,你的一言一行皆都是教育,以身作则是影响学生行为成熟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洪佳琳.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8,(1).
[2]张文京.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3]肖非.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20).
[4]袁红梅,张之发,庞再良.中重度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实践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
[5]郤玲亚.浅论个别化教育计划与分层教学的整合[J].现代特殊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