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建英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龙坪镇中心小学 513400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则被称之为思维的体操。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语言作为数学的载体,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缜密性,语言的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了思维的丰富性。由此可见,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何等的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不同教学内容?? ? 准确 表达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既然在学习中要交流合作,就离不开语言,因此,数学课同样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又是多样化的,那么,教师在不同教学内容中应重视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以促进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概念教学
首先,要引导好学生学会抓住概念、性质或公式中的关键词语,用数学语言描述,避免表述不全、分类错误甚至乱造术语、曲解概念,对于概念、性质中限定的话不能随意删简、添加。如积的变化规律不能说“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漏掉了“一个因数不变”这样的首要前提。其次,判断一个概念正说与反说的正误也是训练学生的重要手段。如“自然数都是整数”与“整数就是自然数”的区分判断;再如“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强调钝角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要大于90°,(2)要小于180°,当学生遇到“钝角小于180°”这样的判断时,大多认为是错的,因为他始终想着需要两个条件。诸如此类的概念正、反说法判别能够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更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计算题教学
数学计算教学中"说算理"是一种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强有力手段。在教学中,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逐渐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如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道题的算理。就象4+5的思维顺序是:利用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因为4和5组成9,所以4+5=9,又因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5=4,9-4=5。再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用"凑十法"来计算的,算7+9时,把7分成1和6,1加9等于10,10加6等于16。当然,也可以把9分成3和6,3加7等于10,10加6得16。按照以上的思维模式要求学生进行"说算理"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条理清晰更加深刻地理解口算的原理,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口算方法的目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流畅,数学语言更为严谨有序,思维更为开阔。
三、文字题教学
小学数学中的文字题也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手段之一。它是把式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式来读题、译题,深刻理解文字题与式题的联系。
比如除法式子:36÷9,简单的一步式题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几种方式表达:(1)名称读法:被除数是36,除数是9,商是多少?(2)直读法:① 36除以9得多少?② 9除36得多少?(3)意义读法:①36里面有几个9?②把36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③36是9的几倍?④已知一个数的9倍是36,这个数是多少?而这些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式子就是36÷9。
又如(30+20)÷(30-20)我们在训练学生读算式时要求不读出“小括号”而读成“30与20的和除以30与20 的差,商是多少?”象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的阶梯,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将“数学语言”抽象成为“数学式子”,以"说"促"思",使学生的知识构建更为丰富、巩固,思维过程更加明确、深刻。
四、应用题教学
应用题的教学是训练学生用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思维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高说理能力,清楚表达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综合思维能力。如:“某加工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2个工人3小时加工18个。照这样计算,4个工人9个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说理:
由果索因叙述为:要求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必须知道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条件告诉了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所以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可求的。
由因导果叙述为:已知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可以求出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那么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就可以求了。
用假设的分析方法叙述为:根据题意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2人增加到4人,是原来人数的2倍,加工的个数也是原来的2倍。时间由3小时增加到9小时是原来时间的3倍,所以加工的零件个数应是原来的(2×3)倍。
这样的说理训练中,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导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叙述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语言的“内部思维的、外部交流的、知识内化的”工具作用,要求学生或者由因导果有条有理地说思路,或者执果索因有根有据地说算理,或者根据问题口述数量关系式,并设想不同的条件组合,或者根据同样的两个条件口述可能发生的数量关系,或者口述式题、文字题、应用题的相互转化,或者……总之,凡要求学生想的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说。这一训练方法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算法,轻算理;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教法有利于加速思维概括模式的形成及概括水平的提高,为顺利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言论,布龙菲尔德,1933年。
【2】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李亚,新课程(小学),2014-07-15,期刊。
【3】浅议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杜木霞,小学数学研究,2011-01-15,期刊。
【4】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裴精武,新课程(小学),2014-08-15,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