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张淑禅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论逐渐得到了更为深刻的贯彻。在这种教育形势下,生活化教学模式受到了各个学科教师的关注与广泛运用。
        张淑禅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渡龙学校  325115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论逐渐得到了更为深刻的贯彻。在这种教育形势下,生活化教学模式受到了各个学科教师的关注与广泛运用。而道德与法制是小学阶段基础教育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积极的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对生活的回归。因此,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具体的回归路径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道德与法制;小学阶段;回归生活;具体路
        引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任务,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而道德与法制学科作为小学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培养、增强法制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通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来进一步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新形势下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路探析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加强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道德与法制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实际搜集更多的经验和做法,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在教学内容方面要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在课程教育的组织形式方面也要不断创新,比如可以在开展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相关的当前社会热点案例等,让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全面提高他们遵章守纪意识,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等,将教学难点和重点等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进而更好地学以致用,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二、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景融入。
        我们在选择生活情景时充分的结合学生的生活,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融入这样才能够,满足情景教学的代入感。例如我们在教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教师可以充分的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能够了解到的相关法律问题,应用所学的道德与法制相关的知识进行应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应用效果。比如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遇到了假冒伪劣商品,从而引导学生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学习,例如在所收到的快递出现了破损或者丢失的情况,引导学生借助于法律知识申请赔偿。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的体验感,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使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关注小学生思维特点,改变教学视角
        小学生的年纪小,自控能力差,思维往往以感性思维为主,对一些概念类问题往往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小学《道德与法制》在教育要求上对一些概念做出规定,例如在小学一、二年级提出“要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意识。”对这些要求和标准,需要教师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迁移,善于从小学生的视角梳理问题和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视角,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
        四、联系社会新闻,把课本内容放进社会实例中。在媒体传播方式越来越先进的当下,社会新闻传播渠道逐渐增多,每天发生的事件数不胜数。我们可以快速的了解社会中发生的好人好事或者是恶劣事件。学生当然也会通过手机、电视、或身边人的讲述获得这些信息。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选择时事资料,播放一些最近发生的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具体事件,借助道德和法律知识, 帮助学生分析这些事件产生的影响或者请同学发言,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促使学生关注社会时事,从而提高道德和法制水平。
五、树立朴素价值观
        由于是在小学阶段的课程,因此学生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同时学生在生活中所应用的途径、方式也是不同的。诸如,所有小学生都知道,“捡到钱要交给警察叔叔、
遇到老人过马路要搀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要程求。如今,很多道德层面的问题已经上升到法律的层面。研例如:搀扶老人或许会引发纠纷,陌生人的饮料、食品有
危险等等。社会在变化,我们的教育也要跟著变化,否则就会失去教育的意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当让学生树立起朴素的世界观。例如“遇到尾随、纠缠的陌生人要找警察叔叔,如何正确的关爱老人、父母能不能经常不回家探望老人”这些简单的观念意识应当在教学活动后深深植入他们的脑海中,如此才算是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六、道德法制教育与生活结合的完善
        教学评判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的区域,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能没有完善的教学评价,从多年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求课堂上或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学评价要与生活相融合,不能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作业的好坏上。这样教师会忽视学生在平时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努力程度,只有抓住学生平时的点滴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教师保持正确的态度。教师的工作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去了解感受学生的内心想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处理出现的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家长保持积极的联系,家长与教师积极合作完美配合,与家长一起进行学生道德法制观念的培养以及在生活上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也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并实现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道德与法制课程内容,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臧秋菊.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7(37)
[2]屈丽霞.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1)
[3]林耀煌.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