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芳泉州市新村小学·
泉州市新村小学·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以说题为切入点,依次探讨了什么是“数学说题”;“数学说题”教学实践两个方面,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说题这一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与尝试,旨在于引导学生们说题,为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题目提供无限助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说题;
一、什么是“数学说题”
本文立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以说题为切入点,依次探讨了什么是“数学说题”;“数学说题”教学实践两个方面,所谓数学说题,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对数学题目的认识与理解,说题目的条件、结论和涉及的知识点。.数学说题,就是学生经过认真、仔细、严谨的审题后,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说清题意,说出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说出问题的拓展和延伸,说出解题后的感想等。
二、 “数学说题”教学实践
(一)题前说一说,奏响思考第一步
1.知此知彼——说题目
思维从审题开始起步。在解题时,先通熟题意是最重要的,吃透题中各个条件及关系是展开思维的基础。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解题前,不要急于动笔,说清题意,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①明确题目类型
小学数学题目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类型,平均数问题,路程问题……不同的问题要学会进行归纳整理,建立模型。在接触到一个新的问题时,必须学会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题目,给解题一个好的开始。
②理清题目结构
说清题意,最主要的是要理清题目中的已知与待求,主要包括说一说题目所给的条件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和隐含条件,为解题奠基。
③寻找知识纽带
在理清题意后,我们便开始寻找解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数量关系,并将之一一说清楚,为思维起航。
2.浮想联翩----说思路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启动,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深入,因此说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由表及里进行分析,抓住已知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寻找和相关或相近的知识点、题目特征,展开联想或数形结合,或分类讨论,或结合经验联想、类比,等等,尽快地找到思路。
【案例】:组合图形面积的求解
师:你打算怎么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1:分割法,分成两个长方形,先计算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再把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
生2:添补法,先把这个图形补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再减去右上角的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3:分割法还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两个梯形,先计算两个梯形的面积,再把两个梯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
师:思路都非常清晰,看来这道题有多种解法!
在求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出是由哪些已知图形组合而成,利用割补法进行转化,再求解。在解题前,学生能清晰地表达每一种思路,将会为接下来的解题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题中说一说,碰撞思维第二步
对于解题,每个人分析的角度不同,解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思维的方式,过程以及依据。让学生把好的解题方法介绍给大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而且让其他学生收到启迪,共享解题的乐趣。
1.巧思妙解多样化
《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提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说题,因不受教师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常有一些超常规的意见和意想不到的新思维,让巧思妙解丰富题目,真正做到解法多样化。
【案例】:《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修路队修一条1800米的路, 前5天完成了全长的25%, 照这样计算, 完成这条水渠还要多少天?
生1 :先算5天共修了多少米, 再算平均每天修的米数, 最后用剩下的米数,除以平均每天修的米数,就是还要修的天数。
列式:1800×(1-25%)÷(1800×25%÷5)=15( 天).
师:列式与说理非常清晰,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呢?
生2 :我认为1800米这个条件可以不用。 我用25%÷5算出平均每天修这条路的百分之几, 然后用没有修的75%,除以每天修的百分之几,就可以得出还需要的天数了。 列式:( 1-25%)÷(25%÷5)=15 (天)
师: 一眼看出 1800米是个多余条件,真不了起,。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生3 : 5÷25%=20( 天) ,算出一共使用的天数 ,再用20-5就是还需要的天数了。
生4: 还可以用方程。
……
在说题教学中,师生合作的愉悦,思维的流畅,情感的融洽往往产生瞬间的灵感,特别是学生,经常会产生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妙解”,如果能让学生及时的说出来,不仅能满足学生心灵上的成就,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删繁就简说优化
叶澜教授说过:“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说题时,可让学生删繁就简,优化解题思路,吹尽黄沙始见金,使解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出示题目: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1:先求两辆汽车各行了多少千米,再求两辆汽车行驶路程的和,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5×5=275(千米)45×5=225(千米)275+225=500(千米)
综合算式: 55×5+45×5=275+225=500(千米)
解法2:先求出两辆汽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相遇时间,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5+45=100(千米)100×5=500(千米)
综合算式: (55+45)×5=100×5=500(千米)。
解法3:甲乙两地距离减去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就等于另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由此列方程解答。
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x-55×5=45×5 x-275=225 x=275+225 x=500
师:三种方法都合适,你认为哪种是最优解法?
生:其实这道题不要用方程解答,这样反倒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直接算就可以了,因此,第2种解法是最优解法。
(三)题后说一说,升华思想第三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即对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反思,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对解题方法与技能的反思等等。请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和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哪一种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今后应该如何思考此类问题?等等。
1.说一念之灵感
学生说题交流,认识水平和信息量接近,语言直接生动,能突出问题症结,针对性强,学生容易听懂并接受。学生讲解也不受教师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活跃,视野开阔。
2.说一时之困惑
有时,面对数学题,无从下手;有时,明明解题思路很清晰,就是解不出来;有时,解题到中途,却是山穷水尽等等,这些皆属解题之困惑。让学生在解题后说一说自己一时的困惑,一方面可以避免再次出错,另一方面,大胆示错,从心理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数学的说题活动,是教师创设机会,让学生品尝数学学习的成功感的良机,给学生创设一个相互交流,探讨的机会,为师生数学交流提供了平台,这关键在于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进一步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充分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课改教学理念,让学生洋溢灵动,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邵爱珠.以说促思探本质题尽其用研发展——小学数学说题的尝试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师,2018(03):68-70.
【2】赵洪贵,吴立宝.小学数学有效说题框架与案例剖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04):36-39.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说题的尝试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JJKXB1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