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照片里大文章——谈谈照片在教育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彭静芬
[导读] 1991年,中国摄影师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沉重的一印。那是一双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眼睛,正是因为它,千百万生活在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命运能得以转变。
        彭静芬
        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  
        1991年,中国摄影师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沉重的一印。那是一双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眼睛,正是因为它,千百万生活在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命运能得以转变。15年后,作为“希望工程”的标志性作品,《希望工程——大眼睛》在华辰2006秋季拍卖会影像艺术专场拍出2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消息传出,万众惊叹:天哪,一张照片这么值钱!听闻这消息时,身为教师的我万分惊喜,长久以来我偏爱解海龙那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且我也爱摄影,也爱在工作中用照片记录一个个瞬间。光与影之间,一张张小小的照片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发挥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体现了无法估量的价值。
        一、定格瞬间,永恒魅力
        摄影是将瞬间定格为永恒的艺术。百味的各个瞬间虽然最能激荡人们的心田,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依然会渐渐淡化。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但如果有照片记录,每每翻开相册,记忆的匣子便会怦然打开,所有的感动也能在瞬间找回。
        在我们中队三年多的相册集中,分类存储下了集体生活的点点滴滴:自由篇、幸福篇、荣誉篇、惭愧篇、离别篇……打开相册,每张照片都能让我们重拾起记忆的片断,让我们在照片中寻找美丽新世界。“板报的荣誉”,让大家为自己的黑板报总能在评比中蝉联第一而感到骄傲,也让每位队员明白——集体的蓝图需要你我共同描绘;“拼搏篮球赛”记录了队员们从备战篮球赛到球场展风采、集体同欢庆的串串喜悦,再现记忆时,队员们对“没有汗水,何来收获”有了最真切的体会;“养花的味道”,不仅让大家品尝了到养花的新鲜、有趣,更让大家品味到了持之以恒、学科学用科学的重要……
        照片展示的内容、带来的感受,正如老舍先生说的那样,“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按下快门,让镜头在刹那间定格的同时,魅力从此也化为永恒。
        二、改革手段,事半功倍
        记得第一次想到为工作拍照片是在2004年。那时刚接任班主任,清卫工作时学生没有积极性,更没主动性,每次打扫总是敷衍了事。虽然我苦口婆心地不断进行思想教育,也在班级中针对这一现象展开讨论,可学生没有多少深刻的感受:纸屑依然飘零,课桌依然不齐,物品依然乱摆。几次三番后,不得不绞尽脑汁再谋“出路”。
        也许真该感谢自己有摄影的爱好。某天摆弄相机时突发奇想,“我把学生打扫卫生的情况拍摄下来,让他们自己看看会有什么效果呢?”于是学生打扫时马虎的样子,打扫后凌乱的教室,还有其他班明显的反差,我都用相机一一记录。

第二天晨会课时,大屏幕按比例放大了一切,整洁的、脏乱的,学生如同第一次见到这些情景似的,居然看到目瞪口呆。最让我得意的当然还是实效,不用我多费口舌,井井有条的教室便出现了。那时的我便叹服:照片的威力可真大啊!
        从此,让照片为我说话,让照片为教育服务成了我工作的法宝。记得某个五一节前,几位学生为了使假期进来的同学能感受到班级的洁净,用劳动庆祝劳动节,他们不辞辛苦地留在教室拖地,擦桌椅脚,洗花盆,擦瓷砖缝……不论是粗重的或是精细的活,小小的身影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正好留下的是班中最弱小的学生)。七天长假后学生们回到班级,当我用照片将一个个镜头回放时,学生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虽然没有在现场体验,但照片让画面再次重现。我想,无论怎样声情并茂的描述也无法媲美照片给人的直观冲击和不尽联想。
        谈心、活动……这些都是教育中常传统且经久不衰的教育方法,可有时他们也会失效。那时,我们不妨尝试改革创新。实践证明,用照片记录学生的生活能让我的教育柳暗花明、事半功倍。
        三、蕴涵温情,增添自信
        记录学生校园生活的照片,无需苛求光线,无需多虑背景,要的只是随时随地,要的只是镜头中的人和事。当相机举起,所有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跑来,他们渴望成为镜头中的聚焦点。即使只是试拍,只要能让大家在照片中找到自己,对学生来说,那就是值得骄傲的。欣赏照片时常能听到学生说:“看!我在这!哈哈……”“我呢?我呢?”内心充满了期待与满足。这一切对民工子女来说更是如此。照片,从小到大也许还没能照上几张呢!心疼地记着2005年的12月31日,冬天的太阳懒懒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也因为迎接新年的到来早早回家去了。正当我习惯性地去教室察看时,发现班里的吕同学还未离开。那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孩子,看似开朗调皮可又缺乏自信,有时甚至很腼腆。询问完她不回家的原因又催促她赶快回家后,我准备转身离开。可吕同学忽然开口:“彭老师,拍张照片吧?!”我拿出一直随身携带的相机,举起来说:“现在?好啊!”于是就在走廊,我们留住了2005年的最后一天:第一张,她羞答答地笑着;第二张,在要求“笑得开心点”后,吕终于颧骨突出,露出了两排还未长全的牙齿。如今,每次独自欣赏学生们的照片时,我的目光总会在那张标明为“幸福像花一样”的照片上多停留几十秒。每次,我也会告诉自己,关心孩子,让我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照片中蕴涵了我和孩子们的许多情谊,也储藏了孩子们的自信。自从学校建立网站后,我们的照片、我们照片中的故事、人物便成为了学校的新闻,这远比在红领巾广播表扬来得“有名”。有照片亮相,从此“只闻其名,不识其人”的时代便一去不复返了。我班的篮球健将沈同学、拾金不昧的小雷锋陈同学、捡垃圾变废为宝的榜样队伍……他们的照片在校园网上接受了大家的点击,他们成了校园明星,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也随着照片的点击率频频上升。
        一张小小的照片,系上了情感,释放了自信。这力量,从心底涌出,惊心动魄。
        
        不必是专业摄影师,不一定用金钱来衡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同样能让照片发挥巨大价值,这价值无法估量,我们的学生、我们自己都将是幸福的收益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