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传统文化资源“纵横古今”选取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陈东阳
[导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价值,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
        陈东阳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七中学 110011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价值,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采用“横纵对接”的方式,深挖教材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素材,并注重对课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采集和利用,寻求传统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古今结合”方法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透过实例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  传统文化  教学资源   核心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和教师普遍肯定传统文化应用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中“学校教育”仅排在第三位。“横纵对接”+“古今结合”选取应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教学策略,在走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后一公里”方面做了初步尝试。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选取:横纵对接理资源
        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于人类所创造的思想文化的自觉传承活动,这个传承不是全盘的,而是有选择地纳入“以文化人”的教育体系中的。“横纵对接”为课内外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选取策略,选取课内外传统文化资源与教材的最佳结合点,辅助教学,拓展视野。
        1.课内资源:横扫教材细推敲
        人教版现行高中政治必修教材正文、图片、相关链接以及名言部分等很多内容都可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课本内容的贴合性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
(1)教材为本,细致梳理
        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常常散落在教材各处,容易被忽视,学生在题目中遇到教材素材往往不得而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梳理,建立起相关素材与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借学生高考前一轮复习的契机,带领学生对课本涉及到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细致地梳理为高考复习扫清障碍。其中,正文部分涉及传统文化的有六部分——图片有18幅,相关链接有17条,专家点评有2条,名言有6条,综合探究3部分 ,引导材料有37个,在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且对相关素材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细致地梳理更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2)围绕主题,深入分析
        日常教学中,习题题干或者选项常常出现教材中传统文化素材,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教师带领学生结合素材所在章节教学内容细致加以解析,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理与精神,既增添了课本的可读性、趣味性,又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做题的准确率也会得以提升。
2.课外资源:纵向延伸求发展
        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如何进行选择,才能不偏离教学又拓展视野?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注重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以教育目标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资源、以教学媒介为支撑,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政治教学的和谐融入。
        (1)教育目标上,寻求相通性
        高中政治课重视对学生爱国情怀、担当意识、牺牲精神、公德意识以及价值理念的培养,皆体现了对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视;而中国传统文化以崇德尚贤为核心,重视对人品德的教育,因而与高中政治课的教育目标上存在相通性。因而教师要寻求传统文化的相通点辅助高中政治课知识点教学和德育功能的发挥。宏观层面,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微观层面,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2)教学内容上,寻找交叉点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富含哲理的诗词,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

例如,讲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时,可引用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乡音无改”。
        (3)资源使用上,精选引入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想更好的运用传统文化就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古今结合提素养
        “古今结合”即传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接高中思政课程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要求,通过“传统+现代”、“诗词+哲理”、“古语+实例”、“古语+习语”等方式的应用,力求使政治课知识上有深度、情感上有温度,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情感共振,由境入情使知识问题亲近学生生活,触动学生心灵。
        1.传统与现代结合
        (1)技术手段上的结合
        尽量选取传统文化与现代原色结合的素材,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可,更好地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比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讲授中,运用《清明上河图》的3D展示形象生动地再现北宋时期东京城(今开封)繁华盛景以及潜藏的十大危机,使学生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学内容上的结合
    将传统文化素材中与现代社会实际相符相通之处相结合,促进知识的衔接和理解接受。比如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句很好地诠释了改革开放40年多来,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2.诗词和哲理结合
        我国很多古诗词既朗朗上口,又蕴含了丰富的哲学道理,在教学时因材利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激情,又能增加教学厚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比如在讲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时,可引用《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人从少小变成了鬓毛衰白的老人(绝对运动),然而乡愁仍在(相对静止)。再如,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诗句恰如其分地说明教材讲授的内容。
        3.古语与实例结合
        中国传统古语寓意深刻,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将古语与当今社会实例相结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可引用“孟母三迁,择邻而居”这古语,与“四川大学的一个宿舍6个男生共拿到17个国内名校保研offer”的实例相结合,既充分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知识点,又能激励学生奋发努力,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将来报效国家。
    
        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资源的选取合和应用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课堂,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自觉意识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成绩成为能力提升的副产品。教师教学能力文化素养也得到提高,本文笔者被选为沈阳市“公益学堂”和“习语进课堂”活动的主讲教师,可以说课堂成为专业发展的推动器。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动力,学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中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优秀传统文化渗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策略谈[J]. 洪东.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03)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刘万军.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05)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 邹苏.前沿.20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