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营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水东中学 525400
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在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现代社会,如果我们想有效地避免青年文化的缺失,就不能忽视教育的重要作用。作为一门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学科,语文不仅在教材中有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传统文化。因此,为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探索其渗透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渗透方法;教学策略
前言: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在新的社会中没有必要教育传统文化,而另一些人认为传统文化反映了我们祖先的智慧,这在现代教育中是极其必要的。人性的培养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传统文化的内涵不仅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且非常重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许多朝代,这些朝代产生的传统文化在思想特征上也有所不同。近年来,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总是会有冲突,这将对我们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使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和谐共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产生文化情感
高中语文教材当中包含着的古诗、文言文以及文章等都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是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浓缩,并且是“美”与“质”的共存,都是被大家传颂到今天的经典。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能动性,针对教材当中每部分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深刻的挖掘和探索,将课程教学的重点从原来的对古诗和文言文的翻译技巧以及具有较强关联性的结构知识,朝着思想情感、文化观念以及文化底蕴等方面的转移。教师应该针对文章当中所包含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思想品质以及民族心理和道德观念等方面追求更加多维、更加宽广的文化视角,针对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内涵进行有效丰富,从而能够将教材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点充分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发生事件的相关历史背景当成是切入点,紧密融合文章当中的相关历史人物不同身份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正确的引导学生针对文章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进行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促使学生能够明确文章当中所包含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以及相应的民族文化相关精神。又如,在教学《劝学》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从问题的提出方面着手,针对相关的学习理论进行有效的论述,并且针对传统文化当中对待正确学习的方法以及态度进行有效的提炼,促使学生能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当中深刻的感受古人重视学习、端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优秀学习品质,以此来更好的培养学生产生相应的文化情感。
二、营造文化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品味文化知识
语文所具有的本质决定了其在文化方面的载体作用,同样也是针对文化水平高与低的充分外在表现。因此,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学的开展不仅仅要重视对于知识进行传递、运用以及掌握等,还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的修养水平以及文化底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渗透一些文化气息,因此,可以通过创设良好文化课堂氛围的形式,为学生构建一个体验传统文化精神和积累知识的学习平台,增强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的熏陶,进而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品味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文徵明的《钱氏池上芙蓉》、陆龟蒙的《白莲》、李商隐的《赠荷花》等与荷花相关的诗词渗透于课堂教学当中。同时,在教学中匹配相应的古典乐曲,进而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荷塘月色》与相关诗词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底蕴的渴望。
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抓住文化内涵
高中阶段的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重点就是能够提高学生在人文方面的素养,更好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好的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然而,由于传统文化本身缺乏与学生经验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契合点,这样就会导致教学目标产生模糊化的情况,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研读,充分掌握教学的内容,紧紧抓住传统文化所孕育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和《离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针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细度,然后发现其中包含的知识,比如,在《鸿门宴》的教学中,提到了在古代的宴席之上关于宾主的座次内容,很多的学生都会针对“坐西面东为尊”的说法产生质疑,这主要是因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通常都是以“坐北面南为尊”,因此,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解答质疑的过程中渗透古代的堂室制度,促使学生能够针对古代宴席座次相关礼仪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又如,在《离骚》中,屈原针对自己所着衣饰在文中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荠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当对自己的佩戴进行描写的时候又讲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将这些联系在一起,能够看出屈原身穿异服,用“衣服”比喻“修身”,用“香草”比喻“美德”。在这段的写作当中,作者运用夸张的方式将自己身着的服饰进行描写,如果在写作当中只说服饰华美,就不能够更好的将屈原自身的高洁品格进行充分体现。
四、开展课外拓展学习,加深学生理解文化感悟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重视对于课内知识的拓展。传统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只有针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才能够促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的更多。同时,在开展课外拓展的过程当中,很多学生都会依靠着自己的力量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些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对于相关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于教学内容的课外拓展,为学生安排更多进行课外拓展学习的任务,进而能够为学生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和知识奠定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例如:在教学完《锦瑟》一课之后,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诗中提取“望帝”、“庄周”、“锦瑟”三个方向,并且要求学生分别从“传说神话”、“诸子百家”、“乐器”等三个方面开展课外拓展学习,进而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有目的性的针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研究。通过这样的课外拓展学习方式不仅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博大精深,更加能够帮助学生针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加针对性的理解,并且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当中产生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探究兴趣。长时间下去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并且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传统文化之中,这些对于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促进性的作用。
五、组织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感受文化魅力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学生更乐于参与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当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想要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就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传统文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进而能够达到一种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的重要目的。因此,想要充分发挥出教学活动开展所具有的重大优势,教师就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应该针对教学活动的形式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明确,将所需要的材料提前准备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活动顺利的开展,在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可以现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分发给各个小组,卡片的内容包括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各小组按照卡片上的要求开展学习,在充分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针对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建筑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说一说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这样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总结讨论当中,还能够促使学生在思维的融合与碰撞当中提升对于中国建筑相关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刻体会中国建筑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巨大魅力。最后,各个学习小组进行最后的展示,并且将自己的认知进行阐述,这些都能够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有效增强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汉语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不仅要认识到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要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付诸实践,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增强高中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更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其渗透方式的研究和实施,从而使高中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夏永豪.借语文学科优势 铸传统文化根基——浅谈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新疆班高中语文课堂[J].学语文,2020(03):53-54.
[2]陈世鹏.在“言有尽”的理解中品味“意之无穷”——对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夏教师,2019(35):41-42.
[3]范吉明.“文化传承与理解”在统编教材中的体现及实践——以第一学段为例[J].语文建设,2019(22):49-52.
[4]褚祺,周福萍.弘扬传统文化 彰显地域特色——试论凉州传统文化在当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11):97.
[5]彭赣清.整合资源 注重体验——对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实践[J].语文月刊,2019(04):38-40.
[6]许兰英.试探高中开设地方文化选修课——以《涪州颂》诗歌选读选修课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0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