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太安乡海西完小 674108
摘要: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要点,掌握课文中的感情、寓意;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因此,教师应将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大重点,从起点着手引领学生的阅读道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传授优质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听、说、写等其他能力都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一、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对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并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将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水平。一方面,阅读能力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刻意追求速度。要从开始的读懂、读会为基础,再到课文的朗读、背诵和理解,就算一开始学生没有用心理解,在反复的阅读中也可以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另一方面,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赏析手法的过程中,学生在无形中已经提升了阅读能力,也在不断地运用中提高了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无论是对课文中主旨的把握还是对其他内容的理解都有了清晰准确的判断,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二、目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很多家长认为阅读就是看课外书,是对主要科目学习没有太大作用的一种表现,不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看书环境,甚至有些家长还会阻碍学生看一些课外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来实现双向沟通,告诉家长阅读的重要性。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不够广,很多教师只会对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分析。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那么学生就无法拥有更多的阅读空间,学生也不会对阅读感兴趣。如果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阅读上出现方法不当的情况,那么就会让学生更加讨厌语文阅读。所以,教师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利用课余时间到书店为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读本。
如,《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新编》等趣味性高的读本,这会让学生对阅读更加感兴趣,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
三、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文字敏感性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重点字词和成语的用法,把好词好句摘抄出来进行赏析,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具体方法。久而久之,让学生对于一些专用句式和常用词汇产生敏感性,下意识能将其联系起来,达成形象记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质量。相应的,教师也要对学生不理解和易错的地方进行强化训练,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奠定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
(二)丰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高效地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高低与阅读方式密切相关,合理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阅读能力教学的模式也应该随着课程改革的变化做出调整,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理解分析这种方式,要在阅读方式和讲解方法中用心钻研,探索出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角色,将提问、总结等交给学生来做,增设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学习前先了解文章内容,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实际的讲解中,请不同的学生来谈自己的认识,并提问学生:圆明园这座古老的建筑在你脑中的印象如何?你从文章中读出的作者感受如何?圆明园的变化如何?等,让学生根据感情线索或者重点的词句把握行文脉络。
(三)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如,定期在班级里组织一些阅读活动,以方便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结束语
总之,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教学抓起,注重实践与思考结合,既要从学生本身的兴趣入手,更要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下功夫,还要与时代发展的节奏相吻合,从学生兴趣、习惯与方法等方面着手解决学生阅读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莲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24):48-49.
[2]王艳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12):94.
[3]高苗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2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