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凤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七中学 330200
摘要:当代初中语文的信息化教学应当与现代素质教育中的核心素养育人观念相结合,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十分常见,初中语文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也颇有心得。本文从建立平台、引入资源及技术应用等三个部分,对核心素养观念下的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做出了详细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予以具体的阐述,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
引言: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具有较为明显的实践性,这是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综合性较强,因而许多知识必然带有实践探究意义。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基础知识素养,自主阅读素养及写作素养等多个方面,为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当具备的主要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充实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使初中语文课堂与信息化教学方法有效结合,为现代初中语文教育提供新的方法与路径。
一、构建知识型信息化教学平台,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在当代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导致初中语文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不足,学生所在的教学环境并未体现出真正的信息化特征。为改变这一现状,教育者应当构建知识型信息化教学平台,而这一平台可以对外开放,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为学生的课余学习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如在初中语文《马说》的教学中,学生对本篇文言文课文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以外,学生还要在课余时间复习本篇课文的字、词知识点,并完整、准确的将本篇课文背诵下来。建立起知识型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以后,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或视频等上传至网站,学生在课余时间内可以通过登录账号重复观看教学视频或课件,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点,如《马说》中的“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食”是通假字,通“饲”,意为“饲”,学生结合教学视频来背诵本篇课文时,文中的知识记忆也逐渐加深,可谓一举两得。
二、课堂教学引入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初中语文知识体系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不仅具有更高的现代化水平,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网络中所包含的教学信息都可以成为教师备课时的考虑范围,然而教师自身也要具备较好的分辨意识,对网络中的教学资源要学会正确的分辨,挑选适合课堂教学使用的内容,扩充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整合现有的语文知识体系,使其能够作为教学工具使用。如在《三峡》的学习中,郦道元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了三峡的雄伟奇观,但许多学生并未游览过三峡的景色,在学习本篇课文时也只是通过空间想象来“复原”场景,但学生所想象的内容未必与作者所描绘的内容一致。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三峡的景色,如搜索一些关于三峡的照片,对应本文的语言进行展示,文中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此处所描写的是三峡景色中层峦相叠的山峰,教师便在详解这一句话时展示出几幅三峡的山峰图片,文中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此处表达的是三峡中江水湍流之迅猛,教师便展示出一段关于三峡之水的奔流景象。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时,对三峡景色的了解更加充分,学生对初中语文的知识认知更加清晰,形成明显的体系化。
三、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科学调整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而言,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陌生,自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以后,信息化教学设备已经走入学校之中,学生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认知非常充分,然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程度却并不高,部分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优势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则为追赶教学进度而忽视信息化教学的开放性。总之,教师要巧妙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调整课堂教学模式,避免突如其来的改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如在《孔乙己》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信息化教学方法作为一种课堂引导应用,在课堂之初与学生一同观看一段《孔乙己》的舞台剧节选,之后让学生谈谈对视频的观看感受。学生在观看之后表示鲁迅的这篇作品带有极强的讽刺性,其中主人公孔乙己的状态变化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封建读书人的残害,乃至封建思想的荼毒。教师通过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巧妙应用,调整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促进了学生对文字的认知,也提升了学生的共情能力与理解能力。
结束语: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下,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教学挑战更加严峻,教师不仅要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更要巧妙的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其能够为课堂教学增加更多的教育资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提供方法。同时,教育者自身也要注重构建知识型信息化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适宜的资源,不断开辟新的应用方法,为推进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郭荣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235.
[2]黎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