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媚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公园东小学 517000
摘要:课堂教学的成功不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的反思。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教师的每日教学也如此,传统式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教学的需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上的创新,譬如反思自己如何备课,思考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是否达到预测的教学效果等。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能力;教学方式多样化
金色的九月都是莘莘学子返归“象牙塔”的时刻,校园里又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处处都有学生的欢声笑语。而作为教师的我,又该扮演着怎样的一个角色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既然站上三尺讲台上教学,自然少不了对自己教学是否满意的思考,以下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反思和看法。
一、备课对象的增加-备好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师为主导的地位,这就以为着备课不仅要把教材备好,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当我们舍身处地地站在学生位置上想问题的时候,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次,我讲习作《---,让生活更美好》时,我不仅要备好习作要求,让学生知主题,思路明,有材料,还要对习作有畏惧心的学生更好的写好本次习作,我还额外增加对一段选文进行的分析,让他们心中有一个具体的样式,才能准确知道自己该如何写作。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基础,一味只备教材,是得不到自己预测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方式需要多样化,若是一味因循守旧、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就失去教学的意义。在学生时代就深刻体会到,多样化教学容易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变幻的世界会让学生好奇,引起他们的兴趣。我知道多样化教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迎难而上,奋勇前进,在教学创新的大海里乘风破浪,为孩子们的未来开创一条崭新的航向。让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以便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启发式教学
按照课文教学重点,设计好教学幻灯片,并在课文导读前,适当设置教学问题,
启发学生自行学习。我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经过浏览课文,听朗读,很快了解了这篇科普文要告诉我们什么。于是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接着,发问“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反馈完后紧接着问“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课文内容的?”让学生总结出知课文有种方法叫“课文浏览法”。
(二)体验式教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陆游也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教学工作也一样,切记不能“填鸭式教学”。
比如《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中,为了让学生更好体会蝙蝠厉害之处,我设计了一项蒙眼游戏,让他们体会蒙上眼睛看不到而作出一系列错误和搞笑的动作,游戏带给同学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把文中蝙蝠蒙上眼睛照样飞翔的原理和奥妙生动传达给学生。这样就能顺理成章把重点引出来,两全齐美何乐而不为呢?
(三)朗读式教学
语文课就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哪怕读的不好,都比老师灌输式要来的直接,学生才能更好感悟文章情感。朗读可以采用跟读、示范读、引读等方式带领学生熟知课文,把握住重点,突破难点,体会文本情感。比如:《十年后的礼物>》这篇课文中,“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那给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手中啊。”只有带领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有感情朗读,仔细体会, 深入理解,学生就容易明白课文中暗含的 “期待--怀疑--失望”的情感路线。学生可以从朗读中去体会,去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就更直接。
(四)游戏式教学
为了有效地讲解重难点,适当采取一些课堂比赛或者奖惩分明的游戏是有必要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而且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目标学习,这样课堂就不会死气沉沉。通过加分,减分,表扬、奖励等方式,让学生开心的学习。
三、教学的驾驭能力
教学成果的好坏关键跟老师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是否紧凑,衔接的是否顺畅有关。课堂上能否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是对教师教学驾驭能力的一个考验。教学驾驭能力的增强我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灵活的反应能力。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多阅读书籍,了解世界的变化,多动大脑等;二是对教材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不千篇一律,也不偏安一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学生来说尽信不如无书,这句话同样适合每一位教育者;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根据时代的特性,采用喜闻乐见,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丰富师生的沟通。
四、做好课后练习
要想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巩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买电子产品一样,有了好的售后服务,我们才会放心的去买。其实学习也一样,是否掌握,课后复习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巩固教学成果我会采用如下措施:一是课堂当场练习巩固,避免懒人学生蒙混过关。二是适当出一些题目给学生做,巩固教学基础。三是生字及课后习题让学生做好,安排时间一一评讲。四是结合练习册会,阅改并讲评。
以上是我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总结,多年的教学经历也让我懂得,传道授业解惑不是一句纸上谈兵之话,背后是需要无数教育者前仆后继、无私奉献的付出。
【参考文献】
【1】杨会敏《浅谈体验作文教学的策略》[J] 语文学刊,2004(1)
陈玉英 《体验教育途径浅谈》 [J] 安徽教育,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