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美术泥塑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3期   作者:段炳早
[导读] 泥塑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具有一定的生活含义和生活情趣,是一项手脑并用,具有操作性的一项艺术实践活动。
        段炳早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中学     678000
        【摘要】:泥塑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具有一定的生活含义和生活情趣,是一项手脑并用,具有操作性的一项艺术实践活动。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在初中美术课中开设泥塑教学内容,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  泥塑  教学探究
        新时期的青年艺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使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艺术教育的基本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绘画技能,更是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泥塑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的精髓。它是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在美术课上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质。在此,我对初中美术泥塑课程实践和探究,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泥塑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泥塑以泥土为原始材料,用手捶打、摔、揉、捏制而成,或素或彩,造型对象主要是人物、动物。泥塑起源于距今4000年至10000年前的新石器石代。汉代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种神化祭祀活动的开展,道观、佛寺和寺院的兴起对泥塑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宋代,一些宗教题材的佛教造像兴盛起来,小型泥塑尤其是泥塑玩具兴盛起来。当时很多百姓还专门从事泥人方面的制作,大量出售菩萨头像等泥塑品。全国著名的泥塑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等。这个时候的泥塑作品更加具有当地的人文气息和民间特色,朴实,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大多数在城市生活的孩子们很少机会玩泥巴了,对泥塑艺术也不太熟悉,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艺术教学,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泥塑的发展历史和制作方法,从而拉近学生们与泥塑艺术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初中生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他们的身体发育非常灵活,创新意识也非常强,他们对粘土材料的可塑性和多样性也非常感兴趣。更重要的是,玩粘土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在玩泥巴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出了真挚的人情,美丽和谐。可以在大屏幕展示揉、捏、刮、贴、刻和光的基本手法,以及介绍和展示泥塑所用的工具材料,教师在材料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身边的材料。在泥塑创作过程中一般需要一些辅助材料,如泥工板、湿布、竹片、铁丝、竹签、火柴、树叶、塑料管、海绵等。用多媒体展示讲解一个人物头像的创作过程,明确具体的步骤:第一步,捏出头像的基本形状,用双拇指摁出两个眼窝;第二步,捏按出鼻子造型;第三部,按捏下颌、嘴巴、耳朵和头发等造型;第四步,刻眼睛;第五步,刻画五官形状;第六步,用水光滑表面,反复修改细节。让学生初步了解泥塑手法,用多媒体教学再结合教师的示范,教师在泥塑教学中要特别示范捏、摁、按、刻等手法,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必要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提高学生的合作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现代化社会极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学生较多,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即使发现了,也不能保证帮助每一个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在这方面能够做得很好。泥塑合作课要做的准备工作较多,先是分好小组,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农场生活》,学生各司其职,合理安排,学生设计好草图后,结合教师的示范方法,擅长搓泥条的同学可以做农庄的围栏,擅长捏型的同学可以制作动物的造型,擅长构图的同学可以负责摆放作品,擅长上色的同学可以根据泥塑造型的个性特点用水粉颜料上色。作品完成后可以做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等,在课堂中要让学生用心去体验泥塑的乐趣,记录自己的心得。在学习合作中,孩子们各自发挥了各自的优点,在共同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培育了团体精神。
        三、通过点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都想被教师重视,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

因此教师在组织泥塑课堂过程中应注意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可以使用赞同表扬的语言,例如;你真棒、非常好、你真聪明等。而不能用否定批评的语言:错,你回答的不对、你真是太笨了等。受到表扬的同学很开心,在接下来的课上会很积极的参与进来。教师在泥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应给予及时的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如,在美术课上,上课的内容是《有趣的彩泥》,老师给同学们看了事先做好的彩泥小狗,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从而引入主体怎样捏彩泥,后来老师就让同学们用彩泥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同学们都动起手来,其中,有一位平时不喜欢说话的女生捏的小猪很有型,然后,教师就让这位女生当场捏给同学们看,这位女生脸红着说:“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我捏不出来”,这时,教师鼓励她说:“你一定行,到讲台来试试吧”。并用坚定、信任的表情看着她。最终。这位女生鼓足勇气来到了讲台上,一边捏一边描述。最后,捏的非常可爱。教师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泥塑课程开展过程中,要让孩子们在“玩泥”是充分的展现自己,教师不要忽视学生们随意的敲打泥巴、糊泥、捏塑泥块等,孩子们做出来看上去不成型的,算不上是工艺品的往往都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他们创作灵感的孕育期,教师不能抹杀他们的兴趣和创作灵感。在这些“艺术品”中,我们可以恍惚看见泥土与孩子们天然的亲近感。孩子们拙朴的造型之所以使人心动,正是因为它们洋溢出蓬勃的朝力,透露出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感情。
        四、给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师在泥塑活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作品的交流和展示。充分展示学生的泥塑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另外,充分展示学生的泥塑作品,对我们美术教学有很多作用,因为学生的泥塑作品也是美术教学的材料,这可以让很多学生欣赏、学习。学生的泥塑作品的展示一般是通过讲台展示,仅仅只是在四十多分钟的美术课堂上展示就完成使命了,有的同学比较粗心大意,没有好好保管可能过几天就弄坏了,这无形当中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有效的做法是可以每一学期举行班级、年级、学校的泥塑作品展示,在班级的展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萌发一种自豪感,对自己更有信心,对学习也更积极了,另外学校也会组织一年一度的文体艺术节,专门安排优秀艺术品的展示平台,学生不仅能展示泥塑作品获得自信,还能获得奖品,学习的热情高涨了。通过泥塑展示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探知,互相欣赏,彼此成就,最终能提升艺术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
        五、杰作欣赏,继承创新
        创新是继承的发展,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还要制作优质的课件给学生欣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泥塑作品,让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在接受以前的文化知识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维,理解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播它,让它流传,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融入新的思想和观念,才能更好地去创造。通俗说:文化的传承就是创新的根基。强调从生活中感动,从生活中创造,应当承认美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是由感而发,以情育人,如果没有感动,没有心灵的碰撞,很难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同时如果把它放的很高,离我们太遥远,则显得太空洞,太难以接近,让学生难以入手,难以创造。教师要打破狭隘的课本为中心的教学观,多带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变化,真正做到由感而发,由感而作。
        泥塑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泥塑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的精髓。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播、继承和发扬泥塑艺术。它体现了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泥塑”课程》[M].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12月.
        [2]钱政美,《让学生的美术作品得到充分展示》[M].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年.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罗经史.《创意泥塑的实践教学探究》[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
        [5]马誉珂.《传统染绘工艺在基础美术教育的实践探索》[M].中国中小学美术;2018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