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玥琳
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6
摘要:在素质教育盛行的当下,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承担起属于教师的责任,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教学,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经实践检验,生活化教学法是一种有效地能够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方法。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措施
1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对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分析,生活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及生活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进而形成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
2 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学习的起步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价值观、是非观等还处于一个成长萌芽期,正因为这样,这也是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认知还处于比较肤浅的阶段,仅对生活实际有一种感性的认识,任课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受到抽象理论的束缚,而要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化的实践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活化教学的最基本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后能够实现知情达理,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
3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实际的道德法制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活动仍然存在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有些教师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夸大了该课程的副科意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没有做到用心教学,缺乏相应的主动和探究意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变为学习的被动者,致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此外,由于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教学大纲的要求,忽视了学生对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做到自主地去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失去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4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4.1 巧借生活化教学法,进行生动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关系着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状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引入生活元素,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更好地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如,在教授“我和我的家”这节知识时,在课堂开始时,笔者便对学生说:“同学们,请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们的家中有哪些家庭成员?”学生听完后,分别说了说自己家中的家庭成员。在学生说完后,笔者便接着对学生说:“那么,可不可以详细地介绍一些你们的家庭成员?可以从性格、爱好、职业、性格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便从多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成员。
在学生介绍完后,笔者便会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所说的内容,绘制家庭成员关系树状图,并在学生绘制完后,深入的对学生讲解本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使得笔者的课堂导入能够更加的生动,而学生则逐渐地进入到了学习的状态中,更好地进行了知识的学习。
4.2 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提高生活感悟能力
如果教学仅仅局限于书本材料,那么学生就无法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缺乏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为此,教师可以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书本知识,这样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类似问题时就能在脑海中萌发解决问题的方法。情境的设置,应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真实感。教师应加入学生亲自参与的环节,不仅让学生“看”,还要让学生“表现”,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这种情境模拟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例如,五年级上册中“学会沟通与交流”这节课的体验性比较强,学生如果缺乏实战训练,就很难主动将在课堂上学习的沟通方式运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清楚日常生活沟通的方式和技巧,还需要以情景模拟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尝试运用沟通与交流的技巧。
4.3 结合生活情境,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地讲解书本知识,而要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丰富的生活素材进行深入探究,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主动探究,在熟悉而直观的生活情境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在教学“我们在一起”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情境模拟,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美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录制他们的表演,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观看自己的表演视频,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懂得如何在集体生活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4.4 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
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相应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实际的锻炼中,可以有效做到理论应用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对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例如,在学习《我和动物交朋友》一文中,为了让学生做到善待小动物,喜欢和小动物交朋友,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动物园一游,让学生对动物进行拍照或者记录,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征记录下来。教师通过让学生感知动物世界的美好,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拍摄作品或者记录的心得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将学生真实的生活生成教材,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并亲身感受,激发学生心灵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与动物交朋友的乐趣所在。
5 结束语
综上,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意识到所教学科的重要性,承担起属于教师的职责,注重对学生的教学,并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入到课堂上,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福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7):45-46.
[2] 阮丙彦.回溯生活,探寻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J].教书育人,2019(20):68.
[3] 唐碧琴.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时政资源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4] 艾晓娜.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93.
[5] 郭德光.如何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素材资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