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开明
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
[摘要] 在高中课程新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要有物理分析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率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就成了每个物理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和长期实践,为提高课堂效益,实践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新要求,结合本校物理组“导?悟?思”的教学探索,本文提出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问题驱动 问题提出 科学探究
在高中课程新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要有物理分析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教学理念应强调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物理情景创设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经历包括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表达与交流等在内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形成和发展科学概念,认识科学的本质。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并在获取过程中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最终达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学生不会总结和提问题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深入。有的学生学习物理还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对物理概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透彻理解,无法把发现的现象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提出质疑。象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没什么问题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简单、很肤浅的问题。
2、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有的学生习惯于接受已有的现象和事实,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懒于把已有的现象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所以提不出什么问题。
3、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着于与人交流,害怕提问题;缺乏自信的学生羞于向老师提问题,他们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而被人嘲笑,因此,虽然有问题,但宁愿闷在心里,不肯向老师或同学提问。
针对以上的原因分析,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弱,而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会有多少的时间用于学生独自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笔者尝试了“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
二、对“问题驱动”为特征的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灵魂,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教学中,‘问题’和‘探究’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要求的理念,是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以“问题驱动”为特征的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我在课堂探究活动中,采用“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形式来优化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采用层次鲜明、指向明确的问题,来驱动学生物理概念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掌握,使学生的思维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自主建构起知识与概念,学生运用概念时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通过实践,笔者觉得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这一教学策略,对优化学生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效益是有效的,尝试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
1、在概念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问题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抓住核心
在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应用问题颇多,而解决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这里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在教学上所使用的方法。
人类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应用物理知识,对某些物理现象的共同属性进行必要的抽象、高度概括、准确定义,即产生了物理概念。物理学中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学的基础。例如力、质量、加速度是贯穿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内在联系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然而,大量学生头脑的物理概念模糊不清,物理概念教学当前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2、在习题处理中提出核心问题,注入“探究学习”,体现主体作用。
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很多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往往是出示相关的例题,在讲解之后作出总结,之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题.这样的教学固然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内容,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有些问题其实是不需要老师来讲授的,只需要引导展示核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就可以澄清认识,得到规律。
接下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准确地得到了正确结论, 我只是通过观察,让学生分享了不同的解决思路。后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在另一个班采取了学生通过电学实验,小组合作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但我有一个感受,个人认为在某些部分的教学中可能不太适合学生自发的去提出问题,更合适的是通过老师给出核心问题,让学生能抓住主线解决问题。
结语:“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过程、探究的过程需要与教师预设的问题结合,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提出探究问题,完成探究过程,其间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有效避免“个别学生探究”的现象,使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裴利芳:《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因素分析》,心理学动态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创设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实践与体会》 吴元香 “问题驱动”探究性教学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思考
陈开明
四川省崇州市崇庆中学
[摘要] 在高中课程新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要有物理分析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率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就成了每个物理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和长期实践,为提高课堂效益,实践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新要求,结合本校物理组“导?悟?思”的教学探索,本文提出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问题驱动 问题提出 科学探究
在高中课程新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要有物理分析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教学理念应强调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物理情景创设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经历包括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表达与交流等在内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形成和发展科学概念,认识科学的本质。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并在获取过程中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最终达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学生不会总结和提问题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深入。有的学生学习物理还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对物理概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透彻理解,无法把发现的现象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提出质疑。象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没什么问题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简单、很肤浅的问题。
2、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有的学生习惯于接受已有的现象和事实,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懒于把已有的现象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所以提不出什么问题。
3、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着于与人交流,害怕提问题;缺乏自信的学生羞于向老师提问题,他们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而被人嘲笑,因此,虽然有问题,但宁愿闷在心里,不肯向老师或同学提问。
针对以上的原因分析,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弱,而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会有多少的时间用于学生独自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笔者尝试了“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
二、对“问题驱动”为特征的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灵魂,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教学中,‘问题’和‘探究’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要求的理念,是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以“问题驱动”为特征的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我在课堂探究活动中,采用“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形式来优化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采用层次鲜明、指向明确的问题,来驱动学生物理概念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掌握,使学生的思维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自主建构起知识与概念,学生运用概念时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通过实践,笔者觉得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这一教学策略,对优化学生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效益是有效的,尝试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
1、在概念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问题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抓住核心
在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应用问题颇多,而解决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这里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在教学上所使用的方法。
人类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应用物理知识,对某些物理现象的共同属性进行必要的抽象、高度概括、准确定义,即产生了物理概念。物理学中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学的基础。例如力、质量、加速度是贯穿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内在联系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然而,大量学生头脑的物理概念模糊不清,物理概念教学当前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2、在习题处理中提出核心问题,注入“探究学习”,体现主体作用。
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很多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往往是出示相关的例题,在讲解之后作出总结,之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题.这样的教学固然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内容,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有些问题其实是不需要老师来讲授的,只需要引导展示核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就可以澄清认识,得到规律。
接下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准确地得到了正确结论, 我只是通过观察,让学生分享了不同的解决思路。后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在另一个班采取了学生通过电学实验,小组合作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但我有一个感受,个人认为在某些部分的教学中可能不太适合学生自发的去提出问题,更合适的是通过老师给出核心问题,让学生能抓住主线解决问题。
结语:“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过程、探究的过程需要与教师预设的问题结合,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提出探究问题,完成探究过程,其间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有效避免“个别学生探究”的现象,使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裴利芳:《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因素分析》,心理学动态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创设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实践与体会》 吴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