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杜妮
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屈原小学 414000
摘要: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正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绝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对社会和生活拥有了最为基础的认知,能够正常地进行交流与沟通,但是个人习惯还没有成型,可塑性非常地强。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后期想要纠正学生不良的习惯非常困难,因为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就很难改变。因此,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研究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让学生能够受益终生。
关键词:天性;行为习惯;学生;小学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与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和坚固。小学就是培养其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针对如何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之后提出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思路,并提出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纵深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一、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思路
(一)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
若想养成任何后天的习惯都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自控能力,因为在养成一些能力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因为感到困难而出现放弃的想法。小学生大多数还不具备较高的自控能力,注意力经常会被外界其他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学生努力坚持了一段时间的事情,便极有可能会前功尽弃。但是,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必须要长期坚持这一良好的行为,才能让这种行为成为习惯。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培养自控能力,引导学生寻找坚持的动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坚持下去。再者,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控的意识,让学生知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出现了跑偏,应当立刻进行自我纠正,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纠正行为进行鼓励与表扬,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拥有自控能力。
(二)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才能拥有的能力,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监督与督促,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养成依赖他人的坏习惯,这样及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并且,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因为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地进行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能够变得更加地优秀。
(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时候,必须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因为良好的心态才能促进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学生的情绪消极,对待任何事情的热情都难以提升,导致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诱导工作的效率也会明显地下降,学生很难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还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这一点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极其不利,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标完全背道而驰。
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纵深发展的策略
(一)行为表现激励模式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行为表现激励模式主要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努力向上的动力,能够坚持住良好的行为,最终让这种行为成为好习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告诫自己,对自己进行严格的管控,因此学生的自控能力也会不断地得到提升。行为表现激励模式需要教师选择能够吸引学生的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学生如果可以严格地要求自己达到目标,长期坚持下来,这种良好的行为就可以成为习惯,学生就可以获得精神或物质奖励。例如,教师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确认学生能够做到在一个月内每天坚持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或拓展阅读,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并且为学生颁发“预习小能手”或“阅读小达人”的荣誉称号,对学生起到精神鼓舞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成果考核与经验分享总结讨论
学生在刚刚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感到非常地茫然,不知道该学习什么。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定期组织经验分享总结讨论会,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自由地进行交流,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逐渐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的知识。为了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不断地提升,教师还需要安排定期的成果考核,可以提前设计好评价量表,以游戏、比赛或者考试的形式,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例如,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学生阅读的行为就是自主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在每周组织学生根据其这周所阅读的书籍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并且将阅读过程中所发现的好词佳句与同学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交流互动,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会更加地浓厚,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进行赏析,从而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关怀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一定是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才能被培养出来,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环境。关怀教育能够有效地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爱,勇敢地挑战自己,尝试对于其个人而言有些难度但是却属于良好的行为,对学生进行认可与关怀,不断地为学生提供鼓励,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好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语
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养成的习惯,会像其天性一样伴随学生的一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因此,小学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让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像学生的天性一般扎实。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思路:即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总而言之,本着“习惯为先,成人成才”的育人理念,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最终使我们的学生都成为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荆海.论学生养成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18(32):57-59.
[2]张江蕾.小学德育——养成教育实践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5):89-90.
[3]赵婷.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15,25(06):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