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萍
四川省成都新津华润小学 611432
摘要:当下常规的作文教学,大多将重点放在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和训练上,着力于积累和模仿,结果就是学生思维模式单一,虽然能写出比较规范的作文,但往往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归根结底在于学生思维的僵化肤浅,本文着力于探讨小语作文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写出有立意深远,角度新颖,内容充实的习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 思维方式 思维发展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可见作文是建立在思维和语言基础之上的,思维又是借助语言语来反应的,思维与作文是一体两面,同时发生的情。思维是写作的基础和核心,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
写作的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过程就是发展思维的过程。所以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很重要,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作文水平的提升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多种思维方式,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具体着力点如下:
一、树立大作文观,激活写作思维,丰富写作素材。
每个语文老师都知道“大语文”这个概念,懂得“生活无处不语文”这个道理,知道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上,同样,作文教学也不可能仅限于作文课,而是与我们每一个语文活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写作即生活,作文即记录生活。孩子们的每天奔波与学校与家庭之间,甚至连节假日都在补习与作业中渡过,一提起作文,孩子们就陷入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困境。怎么办?
(一)发展“作文思维”,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见闻经历,所思所想,全部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作文思维”。可是实际生活中小学生由于观察能力有限,思维不成熟,形成不了作文思维,观察到的无法形成有意义的意像,经历过的,无法用语言去表达。这就要求老师创造和利用一切资源,引导学生在见闻经历的同时努力思考怎么表达,甚至是有目的为了表达而去努力经历、体验,即指向表达的体验活动,从而形成“作文思维”,积累写作素材。
(二)想象与联想,从阅读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我们的阅读活动已经从单纯的阅读书籍到“阅读”电视、电脑、期刊等多种传媒,并从中获得信息,并能过想象与联想,将之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拓展生活空间,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独特的经验。当我们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宇航员时,那些曾经在视频与文字里读到的宇航员的所见所感便会喷涌而出,成为当下的写作素材。
积累素材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任何文章都不是素材的简单积累堆砌,而是通过系统化的作文思维:审题立意,构思选材,才最终通过语言表达而成文的。
二、审题立意,多思而出新。
审题立意是作文之始。审题,即通过阅读题目和相当材料,确定作文体裁及写作对象。立意,即通过作文所在表达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倾向,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下作文“千人一面”之“困”多因立意老套陈旧,思维趋同所致。唯有打破旧的思维模式,从多种角度审视题目,放飞思维,才能做到“立意独特有深度”。
(一)发散思维,找“新”意。
我们在审题立意时,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化地观察和审视,才能找出立意新视角。
(二)比较鉴别,立“深”意。
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辨别是通过比较分析判断事物真假好坏的思维过程。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文章立意也是一样。我们依然选择《变形记》,以其中《飘在天上的日子》为例,选择意向为“气球”,那我们可以将其立“意”为:1、单纯的角度不同的观察。2、身在高处的快乐。3、对“高处”的向往。4、爆炸之后,对骄傲的反思。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三、构思选材,先思而后动。
待到真正动笔开始作文之时,文章的构思,材料的取舍又当如何呢?
(一)思维先导,明确作文基本框架。
作文构思,即写作的思路和想法。作文构思一般有三大类型,也就是三大思维方式:
1.发散思维(横列式):发散思维即同一个问题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模列式即列举几个表现一个中心,内容相对独立的事列,说明一个主题的作文构思形式。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就可以从环境、工作和生活三个方面的变化来写。
2.递进思维(纵贯式):递进思维即从目前的一步为起点,以更深的目标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达到的思维。纵贯式结构即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将描写对象的特点按时间的推移,事件的发展,感情的变化,事理的逻辑排列材料的作文结构。叙事性文章大都采用这一结构。
3. 比较思维(对照式):比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方式,着力研究对象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所谓对照式结构,就是将正反两个方面的材料放在一起,使二者相互比较,对照的作文结构,常用于突出事物的变化。
(二)核心思维,围绕中心选材。
核心思维:就是对于事物只索取重点,不关心任何杂乱无章的东西。围绕中心选材,相信每个老师都反复强调过。然而,《XX的一天》依然从早上起床穿衣,写到晚上洗澡睡觉;游记能从前一天买东西写起,真正到了景点,又一笔带过……其根本原因在没有核心思维,抓不住重点。此时,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核心思维,找出写作重点。
四、形象思维,促表达成文。
形象思维就是尽可能运用具体可感的思维材料来组织语言的一种思维方式。学生只有经历形象思维(生活实际)-抽象思维(语言文字)-形象思维(理性形象)的过程。才能写出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的文章。
作文与思维,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我们只有激发学生“作文思维”,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张政义《写作教学如何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J]《贵州民族报》/ 2018 /3 /28 /第 B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