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思言
湖北省枣阳市琚湾镇二王小学 441210
那是一个星期三的清晨,轮到我参与学校的值周了。刚刚七点,我就早早地赶到了学校。大门还没有开,只有几个来得特别早的孩子在学校门口聊天等候。其中班上的男生小宇来得特别早,他的妈妈提着书包,也站在一旁陪伴等候。我知道小宇家就在学校附近300米的小区。这么近的距离,又不需要过红绿灯路口,对一个四年级的男孩来说,家长是完全没有必要接送的。我便主动问道:“小宇妈妈,你今天来是找老师有什么事情吗?”
小宇的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没有事,就是陪孩子在对面餐馆吃面条,我怕他端碗把饭弄泼了,或者烫着自己了。”
我不禁有些惊诧地问:“每天早饭你都是这样跟着他,帮他端碗的吗?”
“是的”,小宇的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只要不是有特别的事情,都会跟他一起的。不跟着,我放心不下。”
听了小宇妈妈的话,我感到不可理喻,尽管我也知道小宇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妈妈四十岁才生下了他,十分疼爱。但他已经十岁了,连端一个饭碗,妈妈都怕会掉地上打碎或者烫着了。那其他的诸如扫地,洗自己的鞋袜,整理房间之类的事情,就更不会放手让他去做,孩子自我能力的培养,也当然无从谈起。
在随后召开的全班家长会上,事先征得小宇妈妈同意后,谈到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的问题时,我专门将这件事,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当着全体家长的面作了讲述。家长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一小部分表现出些许惊讶,而大多数家长都觉得挺正常,显得很平静。我想,他们未必像小宇的妈妈一样担心孩子端不稳一碗面条,但是在其他很多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方面,也有着和小宇妈妈一样的种种顾忌,无形中就充当起了孩子的万能保姆。
我强调说,其实出现这类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父母对独生子女过分的溺爱和呵护,几乎什么事情都想包办代替,怕孩子吃苦受罪,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其实也是对孩子不够放心,怕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做一些事情没经验,会犯错,因此而吃亏,付出代价。为了避免他们犯错,所以家长就剥夺了他们动手尝试的机会,凡事都替他们做了。
我的话引发了家长们的强烈共鸣,他们纷纷表示,现在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做很多事情,的确是内心有这种顾虑:不敢让孩子去洗自己的鞋子和袜子,怕他们洗不干净;不敢让孩子上网查资料,怕他们打游戏,浏览不健康网站;不敢让孩子外出活动,怕他们迷路走失;不敢让孩子独自上学,怕他们在路上乱跑,不够安全……
正是因为父母在培养孩子能力,这种怕犯错误的思想,才导致当前我们的孩子有如此薄弱的自理能力和如此差的独立意识。
从小宇的这件事情中,我认识到,学生在学校,无论是学习还是一些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都是伴随着不断犯错而养成起来的。要想拥有良好的班级管理,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学生来,教师就必须敢于放手交给他们适度的权利,允许他们“犯错”。
班上每周都安排有值日生,对当天整个班级的各项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其中包括出勤、晨读、课堂纪律、大课间、卫生、放学路队等。值日生对这些方面出现的违反纪律的同学,记录在册,也对当天涌现出的一些好人好事、优秀典型加以记载。并且每周一汇总,凡是在一周内出现了违反纪律,“榜上有名”的,都要给予一定形式的惩戒。但是通过小宇这件事,我感觉到孩子们还小,天性爱动,缺乏自我管束能力,每周除了特别优秀,有极强自律精神的孩子。大多数学生总会在某些方面犯下一些错误,违反相关的学校和班级的规定。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而为之,我决定每周给他们一次豁免权,只要违反纪律不超过一次的,均可免予处罚。
实行了这项规定后,班上的纪律并没有因此变坏,反而更好了,学生一周违纪一次,虽然不会被问责,但是没有谁愿意去主动犯错,或者认为犯了错误安然无恙,无所谓的。他们也会在自己犯了一次错误后,加以反思,尽量避免再犯更多的错误。相反,如果要求学生尽善尽美,那么势必会让他们束手束脚,什么事情都不敢做。或者有了错误索性破罐子破摔,任由自己犯更多的错误,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对学生而言,有些错误,可能是他们自己也能够进行明辨是非,进行价值判断,却无意而为的行为,而有些错误则是他们在尝试着学会一种新的方法、途径,做一种新的探索、尝试时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教训。当他们意识到这是一种犯的时候,才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规避,并主动尝试其他的方法和途径。
把允许学生犯错的观念落实在班级管理上,我见证了更多像小宇一样的学生活泼开朗,独立自主的可喜变化。我也深深地意识到,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个“犯错”的机会,也就是给他们一个更加宽松独立的成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