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英
广西田东县城东小学
摘要:学生审题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出学生解决问题和学习数学的能力。审题技巧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定位题目考察内容、挖掘已知条件、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审题技巧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审题技巧;培养
引言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数形结合法。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图形之后就会变得简单、易懂。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画图法去分析。这样的解题方式能够降低学生解题难度,提升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和解题速度。
一、精准定位审题切入点,把握审题细节
高年级数学题目的难点之处在于考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题目内容表述不再浅显直白、蕴含着许多细节知识,对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找准题目中隐含的细节知识与表述倾向,培养学生养成严谨审题、抓准细节的良好习惯。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设置陷阱类题目,以下题为例:一袋米重100千克,求吃掉1/2千克后还剩多少千克。多数学生在解答该题目时习惯于将1/2千克认定为1/2比例,由此得出了50千克的错误答案。对此教师应教导学生详细分析题干所给出的数据条件,使其明确认识到数字后面有单位即代表具体数值、数字后面无单位即代表比例关系,并且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审题的重要性,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严审细节的良好习惯。
二、利用画图法指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
很多小学生在审完题后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是阻碍学生顺利解题的障碍之一。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障碍,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数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画图法梳理解题思路。这里所指的图形主要是思维导图,涉及到逆向思维法的运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问题给出了圆柱体的高和侧面积,求圆柱体的体积。乍一看这一问题,部分学生不知从何着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具体策略如下:先在草稿纸的中间写上“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然后根据所需条件画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圆柱体底面圆的半径”,另外一个分支是“圆柱体的高”。题目中已经给出圆柱体的高。这也意味着,学生只需要求出圆柱底面圆的半径。而题目中给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则根据侧面积公式推导底面圆的直径,再由直径推导出半径。这样,求圆柱体积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全都知晓,从而计算答案。
三、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求异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不大,所以他们的认知很简单。所以,在数学应用题的审题解题中还没有很多技巧,而且一直都是用惯性思维思考问题,其实惯性思维的应用有利也有弊,利是可以把所有问题都简单化,可以在很难的应用题里找到出题人出的最重要的知识点,然后解决。但是这样的方法只是复杂应用题的一个分支,不是应用题答案的全部,弊就是一味地用惯性思维,一直都遵循正常的解题思路,不能另辟蹊径。比如,在一个应用题中小红吃掉5个糖,小明吃掉6个糖,前提是两人有同样多的糖果,那么谁剩的多。可能有的小学生会因为六比五大就会认为小明剩的多,这就是惯性思维的弊端所在。所以,在日常的应用题中教师可以在一旁引导学生怎样从多方面看待同一个问题,然后在不同问题上看到的知识点是不同的,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结果也是不同的,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思考才会发现的。也要让学生知道不是所有应用题只能一题一解,其实还有很多应用题可以一题多解,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生活中发现应用题,然后学生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说出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很有帮助。
四、加强教师引导,重视审题习惯的养成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审题的指导,并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做题时,可以指示学生仔细阅读问题两次,并且在阅读问题时,圈出一些关键字或条件和问题,并建立数量关系。通常,出现关键字为增减、比大小、增减量等,学生经常容易出错。读题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首先分析条件。例如,一家玩具厂生产一批毛绒玩具,最初的计划是每天加工200个,并在10天内完成。实际上,每天可以加工250个,那么实际多久可以完成?分析方法,计划10天完成,每天生产200个,总工作量为2000个,实际天数根据总工作量除以每天250个计算得出。换一种思路,需要实际天数,就要将总工作量除以实际处理的250个,整个工作量是一个未知的条件,再观察题目,发现可以用计划的200个乘以10天得出,这种从问题出发,推到条件中,最终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法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效率。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摆脱固定思维,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还要帮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思考和发挥创造的能力,回顾和总结学生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并经常进行指导与反思。
五、摘选生活例题,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小学数学属于一门实用型学科,小学数学知识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一定的运用。鉴于小学生认知基础差、生活阅历少,所以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尽量摘选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迅速把握应用题的题目内容和要求,正确领会题目意图。审题是小学生做应用题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超强的审题能力,才能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解答。首先,需要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迅速找到问题的核心和解题的关键。其次,需要教师传授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加强锻炼学生寻找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六、树立解题检验意识,提高解答问题能力
由于高年级学生在接受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后已经初步形成固定的审题习惯,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验证意识,在粗略读题后即盲目进行计算,并且在解答问题完毕后未能认真检查,导致其应用题作答的准确率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对此教师需着重强调检验在应用题审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结束后将答案重新代入原题中进行验证,倘若验证后发现答案与计算结果不符,则应重新进行审题,提高解题正确率。以下题为例:有A、B两筐水果,A筐水果重32kg,从B筐中取出20%的水果后,A、B两筐水果的重量比为4∶3,求两筐水果原来的重量分别为多少千克。教师可将正确答案62kg这一数值出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将数值代入题目、重复题目所述的操作步骤进行检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将题目答案代入原题中重构思路进行求解,实现对题目答案正确率的有效验证,并由此培养学生养成解答题目后认真审慎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测试成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生思维培养、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自我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传授学生解题技巧,养成良好解题习惯,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锦苗.核心素养下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45.
[2]陈清.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审题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19.
[3]冷美丽,李双艳.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48.
[4]高文蔚.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审题障碍分析及应对措施[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180+184.
[5]林小红.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心得[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