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秋玲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实验小学 广东梅州 514100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题组对“学会学习 开发潜能”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创境激趣 → 定向导学 →反馈内化→拓展创新 → 回顾小结” 的“学会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会学习;自学能力;多向互动;以学生为主体
“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化要求。培养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公民,是教育的重要使命。那么,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呢?本研究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构建了“学会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是课堂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创境激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与活力,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比如,在上《编码》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一上课,我就让学生汇报自己调查的号码,并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只要你说出号码,我就知道这是你家里谁的身份证号码哟”,学生纷纷举手要报号码考考我,也一一被我猜中了,学生惊讶地问:“老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能不能告诉我们呀?”,我趁机说道:“小号码,大学问,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各种号码中的奥秘吧”。引入新课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
2.定向导学,注重培养自学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授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之“教”是为了“不教”。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的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先学”,就是在老师还没有开讲前先让学生自学。这种课堂上的先学保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学习效率更高。这种“先学”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困惑点”,了解真实的、第一手的学情,为后续的“教”奠定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连一年级的学生都可以逐步放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如:一年级下册《跳绳》,在导入新课后,教师抛出了学习任务:
这种自学提纲操作性强,学生可以按着步骤自学。当然,自学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只要坚持训练,一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互动反馈,实现“教”“学”交融
新课标指出: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老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因些,在“反馈内化”这一环节,我们重点做好如下两点:
(1)让“小老师”讲课,让讲台绽放多彩的光芒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特别重视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围绕自学提纲里的题目,上台讲课。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这种方式从实施的过程来看,学生特别的欢迎,极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一,让学生讲课,能够唤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为了上好课,就会认真自学;不懂的,会积极向同学讨教,交流合作也变得更加有效。其二,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学生的胆量、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其三,学生们面对不同的“老师”,有一种新鲜感,听课更加认真,教学效果更好。
讲台下面的孩子,并不是只充当“听客”,他们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和老师、同学互动。这样,灵动的、充满思维碰撞的课堂就建立起来了。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充满激情地表扬、激励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课堂,摒弃了老师的“一言堂”,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2)教师“少讲、精讲”,发挥好主导作用
生本教学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说:“课堂上,一些东西不需要老师讲太多,一味地讲只会占用时间,而且让学生在坐享其听中变得迟钝,最终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具备思维能力强,对探究学习感兴趣的特点,他们不愿意呆板地听教师的传授,而愿意在各种情景中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因此,课题组的老师在讲授时都坚守这样的原则:一是学生会的,一律不教;二是只教学生不会的。而且,要善于在新知疑难处设置引起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性的问题,达到“一石激起千丛浪”的效果,让学生敲开思维之门,让创造的灵感荡起千丛浪花。
4.梯度练习,引领学生扩展延伸
新课标强调: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所以,当堂练习必不可少,而且要精心设计,注重实效。设计练习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要把握好练习的阶梯性。
如:在教学《数的奇偶性》时,新知学习完毕,通过开展“智力闯关”的游戏进行练习反馈:
第一关:课室的风扇最初开着,忽然停电了。
(1)开关被按了15次后处于什么状态?按了50次呢?为什么?
这一关是基础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第二关:小华买了一支铅笔,两块橡皮,付了两元钱,售货员阿姨找给他3角钱,小华知道橡皮、铅笔单价都是整角,而且铅笔是4角钱一支,他马上对售货员说:“阿姨,你把账算错了。”你知道小华是怎样想的吗?
这一关是综合练习,通过让学生动脑分析,动口表达,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关:你能很快判断出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3562-2876 457-281 956-295 1449-624
这一关是拓展练习,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技巧,开发学生的潜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看似不相干的问题,用同一种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数学建模的过程,进一步扩展深化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5.回顾小结,渗透学习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的总结质疑,是渗透学法指导的最好契机,使学生对问题有全面的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结构的全面沟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加以总结评价,使其逐步完善系统,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如引导学生归纳:(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学懂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懂的?课后总结放手让学生概括,阐述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方法,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交流知识的能力,又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的激励评价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潜能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驰骋向前,作为学生学习之路上的引路者,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