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茜
南宁市碧翠园学校 广西南宁 530034
内容提要
在我校从2014年引进伏羲教学(“素读”经典文学作品)开始,从2019年5月开始通过调查,了解我校低年级学生“素读”经典——《论语》的基本现状,并进行了形成原因分析;针对我校低年级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通过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提出了有效开展低年级学生对“素读”经典——《论语》在语文教学中产生影响并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素读 经典 语文实践 低年级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个文明人终身追求。从我国有私塾开始,就有了“素读”,接着有了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熟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校伏羲部试行的读经教育——“素读”《论语》。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逐步接受,当他们有所领悟,便会自然作为自己的要求,并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举止当中,养成举止文雅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成长这是其一。其二,大声地朗读经典,大声地朗读好处多,能帮助理解和记忆,能提升自己的自信……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也有不可或缺的影响。针对现状提出“素读”经典很有必要。
二、研究初步的结果与效果
在研究的前、后期,我们通过自拟的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了前(2019年9月)、后(2020年1月)测,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一)学生变了
从以上统计数据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大部分学生是热爱学习的;能够在老师布置的基础上主动完成任务。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的意识里,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已经不错了,何必再去给自己找事,这类似的事是常见的。从后测表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能够自觉去熟读的比例提高。
能够做到自己认真读书的人数极少,这也反映低年级学生爱玩的天性及其对学习的认识性不够强,在别人的牵引下去学的人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多的,这样也就说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没有其他人的监督和帮助或是激励是不行的。
从以上统计数据看,大部分学生的观念开始改变了,不需要教师经常提醒,而是自觉跟读或坐在讲台上领读。也无出现读一会就喝水的情况,能坚持一节课都在朗读。
(3)学生自信了
每个学期进行的经典诵读比赛结果看出,在进行读经的班级都是一等奖,可见朗读水平和技巧都比同年级其他班级稍胜一筹。如班上有位男生,平时与同学交流较少,遭受到同伴的排斥,产生了厌学情绪。发现他在读经课上的表现,声音特别动听,在家也勤读苦练。在读经课鼓励他上台领读,逐渐地找到自信,成绩提高了,慢慢地交的朋友也多了。从这个结果可以说明,学生从朗读的训练当中,也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的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把自信心变强。
(4)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学校从建校以来就注重“礼”,向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弟子规教育,还有校本操《弟子规操》。读经课、寒暑假读经计划、晚上的亲子共读《论语》,让学生“孝亲、 尊师、 友学、立志、 长善、 救失、 守法、落实《弟子规》”。
(二)课堂教学变了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教育教学案例研究,发现读经课堂教学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激励性评价方式。学生在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中,读经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如开始时,老师要从每一桌去监督,逐渐地变成师生一起端身正坐,认真诵读和赛读。正如蒙校长所言,学习传统文化,读经典就是格物致知、进德修业的过程。
三、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初步掌握读经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1.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习主动性不强。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不强,需要督促甚至是强迫学习。不管是从作业的还是亲子共读,可以看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
(2)阅读量不多。从发出调查问卷221份,回收221份,有效221份。对经典阅读感兴趣的学生达111人,占比50.23%;不感兴趣的达96人,占比43.44%。能根据《课标》基本要求背诵的古诗,能背诵30首以下的学生达174人,占比78.73%;背诵30-60首的24人,占比10.86%;背诵60首以上的10人,占比4.5%。更别说是语文教材当中《快乐读书吧》的整本书阅读推荐的读物,都不能读完,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未能完成《课标》当中的阅读量。
(3)学习心态有待加强。从调查表所得的数据来看,通过朗读经典获取表扬的人数占42.53%,通过上课了解的占76.5%,说明老师要求背诵的就看,不要求推荐的爱看就看,不爱看的就不看。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心态都是被动的。平时与家长交流时也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说的话,比家长的问管用。可见,家长的态度也是需要改变的。教育若只靠老师,那真的是耽误孩子了。课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习惯,做人道理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每一任老师。
2.影响我校学生读经的主要原因。
(1)教师的原因。“素读”经典只是在学校部分班级实行,如一至5年级各2个班,平时都是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抓,但其他科任老师不了解,没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也无法有效帮助学生断句和停顿,更不能在读中体会到其中的故事、经典语句的由来。
(2)家庭的原因。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家庭教育很关键。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家长对孩子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随其自然,这种家庭的孩子受家长的影响,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很难纠正。
(3)学生个人的原因。学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观原因也会造成其不良的行为习惯。过于害羞,太爱面子,不懂装懂;有的学生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学生因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骄傲等,消极的性格特征……
(二)途径
1.经典诵读比赛
我校每个学期开学后的前一个月都会举行经典诵读比赛,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伏羲班接触的国学课程较多,除了假期学习统一安排的经典诵读外,还有每天一节读经课以及下午放学后的亲子共读,学生读得多了,停顿、韵律、节奏、情感自然是比读得少的学生好得多。端正的坐姿、自信的面孔、有序的队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是经过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反复长期的诵读经典训练而成。
2.亲子共读
大多数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出自书香门第,都受过经典的陶冶,前提是家长也都是经典作品的阅读者,更为重要的是,亲子共读是促进亲子感情最有效也是最理想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家校互相配合才拥有的可喜成果,“素读”经典,不一定能让学生变成最优秀的孩子,但是可以让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
3.论语课——读经课
每天早上安排一节读经课,三个星期读一章,第一个星期跟着音频读,正音;第二星期齐读,第三个星期男女生或者小组赛读、学生领读。在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注意做到读书三法:“心眼口,信皆要”。初读时,要求学生左手点字,右手压书。熟悉后要求学生立起书本做到:头正、足安、背直,再读书。这样一来,学生读经时不仅能静下心来认真诵读,还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不好的行为习惯也得以改正。
4.家长课堂
为了进一步推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家庭幸福和谐;我们开展广西家庭教育传统文化课题组家长课堂。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家庭和学校教育目的达成一致。2019年3月我校伏羲部开展首期《家长课堂》,由李所长为家长授课,部分家长更注重“素读”经典。5月开展第二期,受首期课程的影响,开课前家委带领家长进行诵读《弟子规》,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在课堂中蔓延开来。6月第三期,家长们纷纷上台发言,分享着这段时间自己的改变。家长与家长之间共性较强,很容易带动持观望态度的小部分人。10月第四期,效果显著。11月进行第五期课程,由于受益的家庭更多了,由独自参加变成了夫妻携手学习。五期家长课程体现了“素读”经典在当今家庭、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5.将已经学到的经典语句有机结合到语文教学。
从2019秋季学期使用统编版教材开始,增加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增加了阅读量。在熟读的基础上,我们就不能将之丢弃,要适用起来,尤其是在课堂上使用这样的激励语言,更能吸引学生。比如“见贤思齐”,用起来就胜于“向榜样学习”。我们常说“掌握了很多读书方法,不错,值得学习。”我们干脆就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等。
6.结合德育教学。
我们都明白小学德育难做,常常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往往会令班主任头疼。将读经课学习到的内容结合处理这些事,简直是可以得心应手。比如当学生产生矛盾,我们常说没有互动就没有矛盾,或说这样的游戏玩不起就不玩,输得要有尊严。讲再多也无法听明白学生是因什么事情导致的,如果是静心在一旁等待,听到的就是委屈的抽泣。怎么办,背古诗,太短,反复背会忍不住偷笑,达不到教育效果。结合已经熟读成诵读《论语》抽出某些章节背诵,背完了再说原因。学而用就能达到目标。
(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1.对学生的课堂行为采取形式多样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可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所用的书籍竖排无标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教师了解学生的进度,可以随时把控课堂,适时点评,激励学生。学生最喜欢的是各种形式朗读,黑板上全是优秀学生的正字,小组内的激励竞争,“激情四射”、百花争鸣。
方法虽然简单,但这些方法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学当中的最简单、最广泛、最为实用的方法。通读的形式和方法很多,我们就在读经的课堂当中将方法灵活使用、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
2.为学生营造环境,激励学习。
(1)营造自主学习的和谐氛围。在课堂上进行各种方式的激励、评价等。“读经养正”或“诵读经典 端身正行”是我们的课题。陪伴着课前三分钟的“心灵成长”音乐,我们调整坐姿、平心静气开始第一节读经课。每周“小报”结束,专门在黑板的右侧设置“读经喜报”,这个小报就在这个喜报当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
(2)家庭良好学习气氛的营造。鼓励并布置每天亲子共读。通过家长课堂,很多家长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家庭教育,所以也积极配合起来,尤其是在寒假的每天都读经习惯打卡,家长心得来看,家庭教育的核心逐渐凝聚。
3.实施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法。
(1)课堂当中评比“读经能手”、“读经明星”。正如语文教学一样,在朗读过程中实施各种形式,男女生读、小组读、领读、齐读、带读等进行评价,学生本身就是评委,所以效果立竿见影,形式多样化了,学生的小动作、开小差的机会少了,课堂的氛围提高了。
(2)每个学期伊始进行经典诵读比赛以及开展“小小朗读者”主题班会。我们会在假期进行精心的安排,要求学生坚持每日朗读,但读《论语》是必须安排的,我们不能因为放假休息就改变初心,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是不容易的,在假期进行反复诵读,提升熟悉度,在开学到时候再进行一一点评,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纠正节奏、长短句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培养集体的荣誉感,找到自身的价值。
(3)每周“明德”反思课时学生进行的“暮省”。利用好每周的“明德”反思课的“暮省”,虽然我们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但求做到将自己近段时间做不好的地方,逐渐改进。通过语文教学、品德修养将读经一起结合,相辅相成,将“素读”训练坚持成为一种读书习惯。
八、结论与反思
“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享受乐趣,明白其中道理,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主动学习能力,个性发展。
(一)“素读”不单是死记硬背。它只是被冠上的一个“光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刻有用这个“灵丹妙药”,就好比我们看到一池荷花,只会说“真美啊。”这不是我们开展课题的目的,我们希望文化的积淀,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这个研究过程当中,我们的学生朗读水平不断地在提高,阅读量不断在增加,情感也不断在熏陶。
(二)追踪学生个人成长经历,重视在家庭中的渗透,特别重视家长的指导。从学校开展的家长课堂和每天读经一次5分钟的打卡情况来看,我们必须要坚持这样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培养习惯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维持家庭的和睦。学生的性格明显比之前自信开朗,尤其是在诵读的时候声音不再是声若蚊蝇,而是听他们读经的声音如雷贯耳、绕梁三日。
(三)教师面对学生个案时,不随意使用“威信”武器,给予机会、限时有点时间鼓励、尝试改变,先做再说,对症下药,学会了冷静,在与学生一起读的过程中赢得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培养一个团级、积极、向上的集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应要随机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意识增强,各种能力才能得到发展。通过研究,初步探索了“素读”的内涵,策略方法及其针对性。但是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帮助学生一点点提高语文素养和情感熏陶,这仅仅只是走了一小步,将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继续探索下去。
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课题号:2019C22
参考文献
【1】王崧舟 “素读”的文化启示[J] 小学语文教学 2014年03期
【2】陈琴 唯“素读”经典让语文教学得大道[J] 小学语文教学 2014年03期
【3】蒋军晶 让孩子学会写作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
【4】叶圣陶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 M开明出版社 2017年
【5】褚冬梅 素读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7期
【6】陈琴“素读”经典课堂的诵、议、悟、记之法[J]当代教育家2015年01期
【7】俞泽峰 素读——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的有效性[J] 小学语文教学 2014年03期
【8】陈晓玉践行经典“素读” 与孩子共成长[J] 小学语文教学 2014年03期
【9】向春艳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散文百家 201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