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彦君
会同县林城镇一完小 418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已成为人们必备的素质。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国家以及民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让他们受益终身。另外,语文学科本身在性质上就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它不仅可以作为提高小学生素质的基础学科,也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融入教学计划中,以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比较富有个性化、情感化的学科。小学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都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如今,一些小学的语文教学现状还不理想。在上课时,很多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应试教育的思维还根深蒂固,所以他们一味依据教学参考来讲课,没有什么创新的理念在其中。只是教学生理论上的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情况就可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无法体会文学中所蕴含的美。此外,在教育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对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且不够重视,因此也就无法将创新性的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给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则被动接受,这也就使学生在创新能力上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就应该不断创新,这样才会充满活力,不然就会变得僵化。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融入教学计划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创新型人才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教师而言,拥有创新精神,不但可以使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而且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些学生在走上社会后更容易立足,为国家做出贡献。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方式
在平常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一首诗词展现一种场景或语言、一个动画阐述一篇课文、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一个成语等,通过模型、漫画、儿歌等方式传授教材内容;或者是借助画、读、唱、写等手段,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激发表现力与创造力。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思考和探究得出合适的答案;或者是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作文讲解环节,教师应该向学生清楚阐释记叙文的要素,如人物、地点、时间、起因、经过、结果等,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施展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创新,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说教方式,用生动有趣的例子讲解问题,如:讲述道理相对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对其中蕴含的道理进行深层次挖掘,获得其中不一样的地方,进而发挥出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引导自主探究
通常问题的提出比问题的解决更重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探究,而不是直接设置问题,将正确答案告知学生。
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有效预习课文,并至少提出三个问题,在学生具体操作环节给予适当点拨或指导。如要求学生在阅读环节标注关键词、标记优美的语句等,便于阅读后的回顾;或者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答问题[2]。以《鹿和狼的故事》为例,有些学生在课文预习环节会产生如下疑问:鹿、狼、森林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呢?若学生通过预习无法解答该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最后适当完善学生的探究结果。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适当补充或延伸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和积累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思维的广度,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三)鼓励质疑和想象
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主要动力就是质疑力和想象力。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维护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及权威性,往往会设定问题的“标准答案”,甚至直接批评或否定学生异想天开的答案,导致学生的创造力被扼杀。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提倡答案的多元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主动提问,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进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以《坐井观天》为例,教师在具体讲授环节既要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的寓意——目光短浅、固执己见不可取;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反思造成“井底之蛙”这一问题的成因,充分认识到环境塑造人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四)组织实践活动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将创新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进行创新,能扩大创新的方向,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灵感,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创造,获得新体验、新知识。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长时间的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3]。如学习课文《秋天的图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秋游,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说出秋天的景物和特点,列举适合秋天的运动;然后导入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感悟秋天的美好,表达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仿写自己喜欢的语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写出自己眼中秋天的图画。
(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
首先,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桃花心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展示桃花心木,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心,在课前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搜集相关的素材。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对他们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保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创设有利条件。最后,注重教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例如多媒体教具的使用等,尽可能提升语文课程的美感,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可以主动去创新。
结束语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转变教学方式、引导自主探究、鼓励质疑和想象、组织实践活动等,从而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冷国华.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20(06):51-52.
[2]王晓彪.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