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3期   作者:徐艳丽
[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界各学科一直都在探寻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学。
        徐艳丽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鸡汤小学    6550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界各学科一直都在探寻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学。小学作为学生与中学接轨的基础,探寻更符合小学生的教学手段来教育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各学科的教育家也在不遗余力的进行实践与探索,数学学科也不例外。笔者作为教师也一直在找寻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将教学内容放置到生活情境中可以更好的被学生吸收与接纳,增强学生的认知与记忆。本文就将简单阐述利用生活情景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为研究该内容的学者以及同行给予一些简单的意见与看法。
        关键词:生活情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前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化,新课标各项内容不断修改,使得小学数学早已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从原本的“教师主场,把握话语权”变成“学生主场,话语权分散”。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相较于完完全全的照本宣科而言,学生们更能够接受带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的元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加强其对知识学习的接收程度。在生活情景中提高学生的感知力与理解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记忆印象,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一举两得。下面笔者就将从“生活情景引入教学过程中的现实作用”与“如何利用生活情景进行数学教学”两方面展开讨论,进而分析利用生活情景进行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将生活情景引入数学教学的现实作用
(一)强关联性,生活与数学相交点丰富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定量刻画、抽象概括、形成方法与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学科。”学习这样一门学课本就需要学生拥有一定逻辑思维内力,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形成极为完备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成人的思维世界不同,小学生无法像成年人一样对数学课本中较为抽象的内容进行深刻理解。然而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与成人相通的,在实际生活当中又存在着很多需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如网上购物、超市消费换算问题等等,都与数学多多少少有些联系,这种关联性为利用生活情景进行数学教学提够了契机。
(二)加深印象,有助于知识记忆与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数字敏感程度不一,往往会出现对抽象数字内容产生抵触情绪的情况,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将生活场景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的例子进行教学,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吸收,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场景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帮助其理解枯燥的内容。生活与知识有了相交点,学生们就更容易产生共情,更容易使用代入法进行学习与思考,这就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学课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帮助学生持续学习的循环动力,为未来数学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将生活情景引入数学教学的策略方法
(一)破次元壁,将二维引入三维
        破“次元壁”,是指打通二维与三维的空间壁,也就是将二维的数学课本引入到三维的现实生活之中,教师有意识的将二者合二为一,找到课本与生活相通的交点,从交点出发,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联想,提高知识认知程度。因为小学生还并未搭完备的思维逻辑系统,他们更适合在“已知”的基础上,了解“未知”,也就是说当教师有意识的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点,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内容后,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模具,让学生们自制量角器,去测量生活中各个三角形实物各个角的度数,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践出真知,更能够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加深印象,选取生活化实例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更好的结合生活与教材,要优化课本内容,活用教材,适时添加课外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具体的生活实例可以加深知识在学生脑海的留存时间,加深印象。譬如在学习时间安排和管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告诉同学们烧一壶水要3分钟,焖一锅米饭要10分钟,刷碗要3分钟,做完这三件事最短需要多长时间。学生们可能会说16分钟,也可能回答13分钟,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讲解先做时间需要最久的焖米饭,做饭的同时烧水,继而是刷碗,这样用10分钟就可以很快的完成家务,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很高,也更容易理解。
(三)学以致用,生活中运用知识
        学习数学学科的最终目的是不仅是让学生们获得应试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持续地强化学生们的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将数学知识效用最大化。例如带领学生去动物园郊游时,可以提前将各个动物展馆的开放时间给到学生,让学生们计算什么时间到达那个展馆,可以用有限的时间途径更多的景点,让学生们发现数学学科的价值与魅力。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于小学生而言,利用“生活情景+教育”的模式,将知识放置到生活情景中比在课堂上进行枯燥的讲解更利于他们接受和学习,更利于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大概率的会让学生爱上数学。俗语有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将教学内容放置到生活中就是在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由此观之,这是一条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路径。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各位老师进行摸索与实践,找到自己适应也符合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表示,“教师的工作本就不可能找到一条单一不变的教育路径,因为我们所交往的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但倘若想要教学有趣,不至于过分枯燥,就去研究更符合自己也符合学生的方法吧!”
 参考文献:
        [1]黎云东.浅析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19(28)
        [2]黄小燕.浅析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