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婷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 226001
摘要:小学数学中涉及的计算运算、公式推导、定律探析、问题解决等,都需要在一定逻辑思维的辅助下方可得以实现,而且,由于小学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琐碎性、繁杂性,其使得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但是,与学生发展预期不相契合的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制约和束缚,很多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普遍不够重视。很多数学问题的解答,数学知识的学习,基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其逻辑思维的培养也呈现搁置状态。对此,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并在切实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上寻求突破和优化。进而促使学生在针对性指导、有效性探究、多元性协作、拓展性训练中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循序增强,完美塑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指通过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身边的事物、具体的问题、面临的困惑等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判别、概括、推理等,进而达到更好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目的时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全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意识,学会在有效逻辑、科学推理中解决问题,认识事物本质,提升数学综合素养。由此可见,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置于关键位置,并根据学生需要,针对知识特性,就教学措施开展优化,教学方式适时变革,教学内涵充分迁移,教学路径无限拓展,进而让学生在针对性指导,多元性驱动,有效性助理下逐步提升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全面提升与更好发展。
一、根据学生需要,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自控能力不足,在某个知识点学习、某一数学问题探究时,往往很难在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听取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应该充分兼顾学生的这一认知特性,并在教学指导措施落实,具体知识内容引领中凸显出趣味性、多元性、丰富性,带动学生以浓厚兴趣、饱满热情参与问题探究,进行知识学习。一方面,应该注重提问的方式,使教学提问为知识学习而服务。对于一些常规性知识,尽量凸显出提问的逻辑性、严谨性,让学生在突破一个个问题的同时实现对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对于一些复杂性知识,尽量凸显出提问的针对性、科学性,让学生在多元问题的驱动、辅助下逐步解决具体问题,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些拓展性知识,尽量凸显提问的发散性、宽泛性,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类旁通,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应该拓展教学的方式,尽量将诸多数学游戏、协作活动、竞赛探究等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更为生动、有效、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塑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同时,对于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出现的不良意识、暴露的疑虑困惑等,教师更要耐心指导,多鼓励、多关注,让学生对更好学习数学充满自信,进而在教师的关爱与呵护中逐步增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开展“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为辅助,引导学生按照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重构思维路径,借助剪裁、画图以及拼接等方式,将梯形肢解为几个不同的三角形,开展推导。这一教学指导过程,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路径,又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针对知识内容,有效落实教学训练,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适当、科学的教学训练,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诸多针对性、有效性、拓展性训练的融入,让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逻辑思维能力。一是凸显训练的科学性。结合知识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在训练设计上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让学生伴随训练的驱动逐步增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二是注重训练的针对性。根据某个知识点,某些重难点,某位学生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开展针对性训练,并在训练中侧重对逻辑思维培养的渗透,为确保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而给予铺垫。
例如,在应用题训练指导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题目、题型,就解题思路予以明确,让学生在读题、审题、解题中按照“求什么,缺什么,怎么解”的思路进行分析,寻找突破点,在自主解答中逐步增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
三、依托教学现状,灵活优化教学导向,塑造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由于不同学生在数学基础、理解能力、思维特性上存在较大差异,以致面对诸多知识学习、问题解答时往往会因为难以理解而出现认知倦怠,其逻辑思维的培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就教学导向、措施、方式等及时优化、灵活变革。一方面,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设计出符合不同学生认知需要的多元性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逐步提升自身逻辑思维。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协作,为增强学习自信,培养逻辑思维给予保证。另一方面,对于教学中的诸多知识、问题等,教师尽量将其和生活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探寻不同知识的数学原型,在生活与数学的衔接、过渡、融合中不断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意义、作用等知识,教师可以引入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剪刀、直尺、圆规等自行绘制轴对称图形,在观察、探究、分析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内涵,为确保逻辑思维能力塑造而给予保证。
四、结论
总之,对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不断内化的过程。教师在践行具体培养措施时,应该以学生发展需要为辅助,通过对教学措施的变革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延展,教学路径的迁移拓展,多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协作研讨、交流互动、发展提升的机会,让学生在多元化驱动、科学性指导中实现对逻辑思维能力的逐步增强与全面提升。同时,针对不同学生之间所存在的认知差异,教师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并在教学指导中凸显出教学措施的差异性、针对性、个性化,以带动学生以积极态度、浓厚兴趣、饱满热情、迫切夙愿参与教学活动,开展问题探究,进行知识学习,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育与充分塑造。
参考文献:
[1]杨士永.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64-65.
[2]砂国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66-67.
[3]郑永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5):88.
[4]陆林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