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玲
罗定市分界中心小学 广东罗定 527200
摘要:德育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与观念相对滞后,导致很多农村小学在开展德育教育时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家校共育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详细分析家校共育视角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改进思路,对于农村小学德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校共育;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综合素质
引言
德育是小学阶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于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是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然而,农村地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很多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给农村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碍。立足于家校共育,帮助学校在开展德育时获得更多来自家庭的支持,为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和农村地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更多帮助,就成为我国农村小学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家校共育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家庭环境
想要全方位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只依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会受家庭成员影响,家庭的结构、父母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素质等等,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深远影响。家校共育能够帮助学校和教师及时走进学生家庭,通过将家庭吸引到教育系统之中这种方式形成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在这种方式下,学校和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根据学生在家庭中所处的环境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进步。
(二)有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进步和成长离不开教育,但如果缺乏家庭教育,学校进行的教育很难达到相应的效果,因此,借助家校共育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就显得异常重要。一般而言,家庭是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接受教育时间相对较长的地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很可能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积极推进家校共育,能够促进学校和教师将正确的教育方法传递到家庭之中,从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和效果,为孩子提供相对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三)有助于改进学校与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从目前来看,很多学校由于缺乏对学生家庭等情况的深刻了解,很难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导致学校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家校共育能够密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学校和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这样既能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具体的家庭情况,为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提供依据,还能帮助家庭深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引进相对科学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持续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二、家校共育视角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家校共育意识薄弱
1、教师缺乏积极性
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但很多教师依然不愿积极参与到家校沟通和共育之中。从目前来看,各类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农村地区教师相对较少,农村小学教师往往要承担相对较重的教学任务,周末或假期等时间内很多教师需要参与各类培训等活动,很多时候不能留出足够时间参与到家校共育之中。很多教师在家校共育任务面前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对教学任务之外的家校共育表现的不够积极,很难让家校共育落到实处。
2、家长认识不到位
家校共育是一项双向的活动,它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参与其中,还需要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才能让家校共育达到相应的效果。然而,农村地区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留给学校和教师,他们只需要照顾好孩子饮食起居即可,农村地区学校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使得学校很难在学生教育上和家庭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同时,很多农村小学并未针对家校共育和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很多家长并未对家校共育、家校合作给予足够积极的态度,很少对学校进行的家校合作进行积极配合,从而影响了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效果。
(二)家校共育形式单一
从目前来看,农村地区小学进行的家校共育和沟通往往以学生学习情况的交流为主,很多学校、教师、家长认为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首要标准,这就使得学校往往只在考试后和家长进行成绩方面的交流,很少开辟更多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的家校沟通也少之又少。
很多地区现有的家校共育的形式以数量相对有限的家长会为主,很少有学校或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家校共育的途径相对有限,很少真正吸引家长参与到家校合作育人之中。
(三)缺乏足够的制度支持
虽然我国针对家校共育出台了众多规章制度,但这些更多地属于宏观层面的指引,针对各个学校进行的具体的家校共育措施还缺乏相应的制度。而且,农村地区很多学校并未对家校合作的各项任务或举措都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当下与学校教育相关的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从而导致教师在执行家校共育相关工作时没有统一的要求与标准。现有的家校共育方面的制度往往以学校自主制定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工作等为主,很少真正吸纳家长的意见,未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家校合作规章制度。
三、家校共育视角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改进思路
(一)培养家校共育意识
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合作意识
家校共育能否成功,和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在家校共育方面积极端正态度,及时树立家校共育、家校合作的意识,不能因为工作压力大、教学任务重而忽视家校共育这项工作。同时,农村小学应针对家校共育的具体要求度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及时向教师传输家校共育过程中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帮助教师用尊重、倾听、交流等方法走进学生家庭,并对学生家长给予相应的理解,借此来提升教师自身的合作能力。另外,学校应及时通过引进师资力量、提升培训等活动效率、减少教学之外的任务等措施给学校教师减负,从而给教师参与到家校共育之中留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2、加强家长培训,提升家长素养
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对家校共育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积极性,这是学校进行家校共育重要的阻碍因素,这就意味着学校必须通过各个途径提升家长教育素养,调动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积极性。首先,学校应针对家校共育开展相应的讲座,及时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知识与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改正部分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思想;其次,学校应积极借助家长座谈会,和家长进行学生教育方面的沟通,从而帮助学校和家庭及时互相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另外,学校应适当向家长布置相应的监督、管理、教育任务,引导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指导家长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丰富家校共育形式
学校应积极开辟家校共育的形式,为全方位开展家校共育提供相应的途径和渠道。首先,学校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线上沟通,包括QQ群、微信群、钉钉平台等,及时发布任务、收集信息,密切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其次,学校应提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其他交流活动的数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安排等方面和家长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情况;另外,学校应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条件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借此向家长分享教育经验、技巧或方法等等,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孩子情况和教育进展,从而推动家校共育的有效开展。
(三)及时落实家校共育制度
各层次管理者都应对家校共育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家校共育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制度,从而为家校共育和合作提供相应的指导。国家和政府应及时颁布相关法规与政策,为家校共育提供相应的方向。从学校层面上看,各地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制定家校合作制度,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汲取家长关于家校合作和教育的意见,落实具体的共育与合作细节。另外,学校应针对家校共育过程中的沟通工作与效果建立奖惩制度,以此来调动教师进行家校共育的积极性,为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结语
家校共育能够很好地为学校和家庭建立沟通的桥梁,这对于学校具体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家庭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家庭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利用家校共育推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就成为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农村地区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在家校共育视角下推进农村小学德育,才能为我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曾惠琴.“双掌”合击,才能击出孩子响亮人生—论家校共育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J].新智慧,2017(25):94-95.
[2]罗敏.架设家校联系桥梁,构建农村小学和谐德育体系[J].读与写,2018(3):62-67.
[3]陈青英;吴光渺.基于家校共管视角的小学德育工作方法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5):185.
[4]韩垭珍.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分析[J].中国西部,2017(6):289.
[5]李婉贞.走进生活,家校共育—试谈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J].小学时代,2019(1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