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3期   作者:赵明顺
[导读] 进入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生,正处于认知启蒙期、思维塑造期、意识培养期,其面对诸多新鲜事物、知识、问题等,都有着很强的探究欲
        赵明顺
        七星关区青场镇教育管理中心   贵州毕节   551718  
         摘要:进入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生,正处于认知启蒙期、思维塑造期、意识培养期,其面对诸多新鲜事物、知识、问题等,都有着很强的探究欲,加之小学生本身求新、求异、求奇心理与意识较强,使得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载体,对学生开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新课改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在发展导向及知识构架上,也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理解能力、数学素养、探究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塑造。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并将其贯通至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认知迁移、思维蜕变、学习发展、探究思考中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培育其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发展、提升中不断增强其数学综合素养,以对于数学知识的无限热爱、浓厚兴趣、饱满热情实现更好发展提升,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切实增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转型,国家和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然而,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其应该贯通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各个层面、点点滴滴。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小学数学为抓手,在教学指导、活动开展、训练巩固的各个方面有意去渗透、培育、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探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创新实践,协作互动,探究研讨,体悟感知中逐步增强自身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一、以创新意识激活为辅助,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呈现的状态,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指导、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积极创设、营造具有创新特质的教学情境,多给予学生尝试创新的机会、空间、氛围,让学生在探索、实践、展示、反馈中不断激活其创新意识。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究时间,不苛求学习形式的统一、学习方式一致,让学生在自由想象、独立思考中开启其心窗;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以问题为驱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数学知识、体味问题本真、提出不同假设、进行归纳整合、拓宽思维空间。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知识特点和教学需要,有意创设一些必要性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多元性、丰富性、创新性活动的感染、影响、驱动下参与创新实践,增强其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长方体体积”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制学具的方式,借助生活常见之物自行制作自己最喜爱的“长方体”,并自行设计问题,与同学分享、交流、互动。在课堂展示互动中,有一位同学拿出一个自制的“金色”长方体纸盒,并出示问题:已知这个盒子长30cm,宽12cm,高10cm,请问:它的体积是多少?此时,其他同学便会积极开展计算,由V=abh得出:V长方体=30×12×10=3600(cm3)。此时,出乎师生预料的是,这位同学再次提问:大家仔细看看,这个“盒子”闪闪发光,像什么呢?“金砖”,很多同学便异口同声答道。然后,这位同学又继续追问:那么,大家知道这块“金砖”价值多少钱吗?面对这一具有探究性的提问,这位同学便向大家出示公式:m=ρv并讲解,价格=质量×单价,已知“金子”的单价是389元/克,“金子”的密度是ρ=19.32g/cm3,并组织学生进行计算。在这一兼容趣味性、生动性、延展性、迁移性的教学情境驱动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会得到切实增强。


        二、以创新思维提升为驱动,切实优化教学措施
        为了确保不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均可得到切实培育,有效塑造,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该针对不同知识和问题,将辅助性方法指导融合其中,以促使学生获得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一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利用道具、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在深度观察中认识不是事物、图形、知识的内涵,进而促使其创新思维的培育。二是知道学生学会比较,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知识,借助对比、类比等方式,去探寻对应的差异性、区别之处,在分析联系、认识区别的过程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塑造。例如,在进行“乘法除法”巩固训练时,教师出示三类问题:(1)有一本故事书,小丽每天看8页,3天可以看完,请问: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2)有一本共24页的故事书,小丽3天用时看完了,请问:小丽每天看多少页?(3)有一本共24页的故事书,小丽每天看8页,几天可以看完?面对这三个既有差异,又有关联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解答,既增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又于无形之间实现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深度培育。
        三、以创新能力塑造为核心,拓宽课堂教学路径
        小学数学中涉及的很多知识、问题、内容等,都与生活现实之间有着密切关联。而面对一些带有探索性、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话题、知识,很多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将会得到极大激活与开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切实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与禁锢,在学生学习某个知识、形成某一认识、获得某种理解的基础上,就教学生态、教学活动、教学场景无限拓展,打造出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丰富性的全新教学模式,并设计不苛求固定答案、不要求统一认识的教学问题,开展一些延展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争论、辨析、探索中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在新旧知识迁移、不同思维切换中,实现对于学习方式和路径的拓展,进而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离开课堂,进入生活领域,借助所学数学知识来解答具体生活问题,以实现对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开展《平均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即时涉及问题:已知小刚身高1.31米,河水深度为1.25米,请问:如果小刚在河里游泳,会不会发生危险?面对这一开放性问题,因为既涉及“平均数”有关教学内容,又紧密关联了生活现实,很多学生便会积极开展探究与验证,其创新思维能力也于无形之间得到充分培养。
        四、结论
        总之,为了确保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切实增强与有效培养,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实践时,必须立足学生实际,并根据学生认知发展需要、针对学生数学素养现状,加强教学研究和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在质疑探究、体味感知、发展成长中不断增强其思维敏锐性、提高其思维灵活性,让学生再持久性针对训练、长期性实践应用中,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打破常规、塑造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悟感知、发展提升中更好提升自身创新思维能力,逐步实现认知蜕变与思维迁移。
参考文献:
        [1]徐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19,8(42):123-124.
        [2]戴利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9(49):38-39.
        [3]张倩.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7.
        [4]丁路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5):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