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慧
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中学
摘要:马斯洛曾经发表言论:“只有满足人们内心的需求,才能激发出具有积极性质的内在动力。” 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对马斯洛的这一言论深刻理解,在教学中激发出学生的内在需求,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意识挖掘历史知识,在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历史知识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体会;教学方法
站在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意识可以发现,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好奇心、产生探究及追根究底的内在情绪,才能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逐步挖掘知识点。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兴趣,在设计教学手段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利用学生的喜好及好奇心打开历史知识的大门,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积极探索历史知识点的内在情绪。
一、教学开端利用导入教学法“激趣”
在教育学者及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方法后,普遍认为教学开端的教学效果决定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重教学开端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教学开端激发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望,能够认真、积极地跟随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完成知识点的学习。经过总结与实践教学方法后,教学开端采用导入教学法能够达到“激趣”的效果,主要是因为站在学生喜好与好奇心的角度,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技术搜集出相关的具有故事性、趣味性、悬疑性的视频或者是图片,通过制作成课件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激发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知欲望,成功达到了“激趣”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知识中的《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性”导入教学法成为引出本节课知识点的教学措施,采用“故事性”导入教学法,一是学生对“故事”具有一定的喜爱度,二是可以将教学内容转变成“故事”后,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情感,比如本课中的“南京大屠杀”,利用此故事可以激发出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之情及“爱国之情”,学生“愤怒”、“爱国”情绪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再引入本节课“全民族抗战”的知识,会得到学生内心的认同,会产生“如果自己在当时的情境下,也会选择奋起抗战”。此时的学生会积极跟随教师的教学过程探知抗战的过程及结果,本节课的教学开端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教材插图达到“激趣”
分析历史教材可以发现教材中含有较多插图,插入插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直观化的效果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重教材插图的应用,除了能够体现出教材插图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外,还能够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兴趣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将所有插图进行有效地利用及讲解,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重要的插图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初中历史知识中的《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商鞅变法”知识点。为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插图中的“商鞅舌战图”表现出的商鞅改革家的“气魄”与“才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将网络搜集出的“商鞅舌战甘龙”的电视剧片段展示给学生,作为与“商鞅舌战图”相呼应的效果,主要是利用片段活化“商鞅舌战图”,学生会对“商鞅”改革家的能力产生钦佩之情,进而能够积极跟随教师学习“商鞅变法”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疑问教学法达到“激趣”效果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历史教师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角色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及方式,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教师从旁引导学生思维,进而实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过程掌握知识点,在保证历史知识教学质量的同时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疑问教学法。教师在应用疑问教学法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因为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采用悬疑式提问模式、换位思考疑问模式等。
例如,在传授历史知识《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教师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疑问模式,主要是将学生引入当时的社会环境达到“激趣”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出“秦朝暴政”中产生的各类不良事件,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换位思考的问题:“如果你们是秦朝统治中的平民,面对这种统治模式会采取怎样的行为?”由于学生从未经历过当时的社会环境,在教师提问下会产生积极的兴趣,认真思考“如果自己生在当时的社会,会不会产生‘暴动’的行为?”教师此时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表达出来,最后引入“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告诉学生当时的农民和学生的思想是一致的。此时,学生会积极跟随教师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想了解起义的最终结果。通过应用换位思考疑问模式成功达到了“激趣”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先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历史知识点。因此,历史教师应不断研究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