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维华
溧阳市外国语小学
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唱歌教学是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整体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唱歌是利用人声把歌曲表现出来,是对音乐的再创作。唱歌教学即是采取唱歌方法进行的音乐教学。为了切实做好普及音乐教育,中小学阶段,应着重采取以唱歌教学为主要载体的音乐教育模式。教材中有很多传统文化题材的歌曲。如何上好这些歌曲呢,怎样把这些文化大餐做好呢。作为华夏儿女应该挖掘相关的文化题材为歌曲注入文化基因。有效的上好音乐课程,让这些歌曲多层面的展现民族特点,学生自豪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一、诗歌类歌曲注重意境的学习。
所谓诗歌,本身就说明它先天就有浓厚的歌曲因素。从文学史的一般历程来看,诗歌都有从歌到诗的发展历程。古代很多诗歌在当时确实就是流行歌曲。在唐代,我们现在许多脍炙人口的唐诗在当时都是可以演唱的。中国美学非常注重意境美,诗歌尤甚。
二年级歌曲《春晓》作者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教材中谱写了两种风格炯异的曲调。一种乐曲是四拍子,整首歌的情绪有一种感叹花落春去的忧愁。另一种是欢快活泼的喜悦之情。演唱朗朗上口,旋律优美质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音乐的感染下,我们去感受古人的复杂心境,对比的演唱中,感受古人的处世哲学。
四年级教材中出现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作曲家和我们是一个的年代的,是否唱出古代歌曲的神韵了呢,毕竟古人和我们生活方式不一样,不可能故百分之百还原古代诗歌旋律韵味。学生在演唱中感悟古人的心境的同时,对比欣赏一首清代人谱曲的白居易诗歌《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清人谱曲人离唐朝时间更近,生活方式也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更有古风呢?让学生欣赏完《长相思》,说一说旋律所表现的诗歌意境。学生明白了生活越现代化就越难写出古诗的旋律意境。好在诗歌有其文学性的面,其语言有韵律美,帮助我们领略传统文化。
二、民歌类歌曲注重人文风俗的学习。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小学音乐教材中各地方民歌非常丰富,分布在各个年级都有。每一首民歌背后都有文化背景,人文风俗。以歌曲学习为切入口,了解一幅每个地区风俗长卷,增强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了解,传唱中华经典歌曲。
如在教学《凤阳花鼓》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上,进而了解民间花鼓历史来源。感受安徽人文风俗画卷。在导入新课时拿出花鼓,使学生直观认识凤阳花鼓。《凤阳花鼓》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首安徽民歌,因在凤阳最为著名,师在演唱中加入了花鼓的演奏,使得歌曲更加的生动形象。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学习民歌创作手法。认识每一句的最后一个音符和下一乐句的第一个音符是一样的。这种民歌的创作手法叫“鱼咬尾”。对比两首新旧《凤阳花鼓》,了解明朝初期朱元章时代历史的动荡,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在歌舞中渲泻不满。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加入花鼓伴奏。
如在教学江苏民歌《抓妈荷》,让学生根据节奏玩沙包。了解歌曲人文风俗。沙包叫做“妈荷”,妈妈做的荷包的意思。再了解几种民间沙包玩法。
三、民族类歌曲注重音乐特点的学习。
有一首歌唱的好。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早在唐代时,本着开放融合的思想,各少数民族、外国人就在长安定居、经商学习。一些兄弟民族的音乐就传入中元。历史上元朝、清朝就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国。最后都是文化同化,民族融合。因此,各地域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现代化的进程已经让民族特性越来越同化,但其丰富的历史让每个民族在我们中华核心文化这个大家庭都熠熠生辉。在学习这些各民族歌曲时对其独特个性的音乐时要学会辩认。找出其风格特征。
如在教学《草原赞歌》时,学生欣赏完美丽的蒙古大草原风光后,就动听的草原旋律。先听长调《草原牧歌》。分析长调音乐特征,歌腔舒展,节奏自由。一般为上、下两句。歌词内容绝大多数是描绘骏马、骆驼、羊群、蓝天、白云、雄鹰。唱法以真声为主。配以马头琴伴奏。欣赏分析完后,再学短调民歌《草原赞歌》。学生分析短调与长调民歌不同之处。这里做一个音乐类比的图。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类比后学唱歌曲《草原赞歌》。
如在教学新疆儿歌《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了解新疆歌舞是具有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切分节奏的民族特色。学唱歌曲中重点体会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钢琴左手伴奏弹出来。学生在演唱时掌握其韵味。再设计新疆歌舞让大家过目不忘。
四、戏曲类歌曲注重音乐表演的学习。
? 戏曲传递的是古人的生活风貌以及“唱念做打”的情景还原。小学音乐教材中地方戏曲的部分,如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对花》,融合戏曲元素的戏歌《梨园英秀》等。这些戏曲的表演性很强。歌曲背景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学生如果能进入角色,边演边唱的话,就能感受历史人物心境了。
如在教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时,学生如果想体会花木兰代父从军的那份家国情怀的责任感。也只有进入角色演一演了。
课堂上,在各类歌曲演唱中传承与之相关的文化。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们感到音乐课非常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同时也能传承其传统文化基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民族品质,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