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洁妍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中心小学 广东肇庆 526500
摘要: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本人认为要在情境感悟中品古诗,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古诗的情境里面去。在淡化诗意中悟古诗,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去朗读古诗,自己走进诗意的花园。教师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
关键词:新课改;古诗词教学;感悟;品古诗;悟古诗;朗读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虽历经千百年,但其魅力无穷。《语文课程标准》将古诗词提升到教学很高的地位,意在古诗词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吸收丰富的民族文化营养。古诗词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学生们很难理解其诗意,感悟其诗情。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教好古诗词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三点体会。
一、在情境感悟中品古诗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在古诗的背后都隐含着诗人作诗那一时刻的心情故事。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1]唯有把学生带进诗境中,才能缩短他们与诗词的距离。在学习古诗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精炼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带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如在教《咏柳》这首古诗时出示柳树的课件,教师在旁陈述:在那春天荡漾的池塘边,高高耸立着一颗柳树,它刚刚长出鲜嫩的叶子,就像用碧玉装扮着整棵树,在阳光下绿得那么晶莹,那样耀眼,柳树的枝条低垂着,微风吹来,就像丝绦一般轻柔,随风轻舞,如果你是诗人,看到这如同碧玉一般的柳叶和丝带般的柳条,你的心情如何?那么你就这种用这种心情去朗读这首古诗吧。学生朗读后,教师也继续引导学生:柳树的叶子那样匀称那样细致,它本是柳树自己长出来的,诗人却说是春风裁剪出来的,读着这样的诗句,你觉得眼前的春风是怎样的呢?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把我带进这种美景里面去观赏呢?多媒体画面和老师动情的导语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古诗的情境里面去了,每个学生都读得入情入境。
二、在淡化诗意中悟古诗
诗人在创作一首古诗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如果教师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讲白讲深讲透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大忌。[2]例如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直”和“圆”本是平常,可在这儿却再也找不到比它们更合适的解释了。又如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草》等,用语浅近,明白如话,学生只要有一定的识字量,经老师稍加点拨,理解难度一般不大,根本用不着翻译。此外,为了更好地抒发胸臆,传情达意,古诗中经常运用对偶、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的“三千尺”是夸张写法,极言瀑布之高,若要仔细计算“三千尺”到底高到什么程度,那岂不是把好端端的诗句变成数学问题,还有什么味道可言呢?所以,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美境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反复有感情地去诵读古诗,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让学生通过朗读走进诗意的花园里。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去想象、丰富相关情节等等。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张继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他孤寂忧愁的情怀。教学这首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因此,教学时,首先给学生配上一段蕴含淡淡忧思的轻音乐,让学生从“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中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和色彩:一轮明月慢慢西沉,月色渐渐暗淡,一眨眼,月亮不见了,天地间顿时暗了下来,这时候,诗人感觉到天地间布满了寒霜,到处透着一股清冷刺骨的寒意,看到的只是渔船上的点点灯火,或明或暗,照着江边早已失去了光彩的枫树。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接下来,再从“乌啼”“钟声”去想象当时的声响:这清冷凄凉的境地里,只有乌鸦哇哇的叫声和半夜里寒山寺敲钟的声音。在学生进入意境、意犹未尽的时候,相机让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进一步感受诗人的感情。这样,学生通过想象这幅“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乌啼”“钟声”的“秋江夜泊图”,就会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到诗人那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架起这道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走进诗意的花园里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
注释:
[1]转引自《小学语文教师》,包南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54页。
[2]转引自《小学语文教学》,张启航主编,山西教育报刊社2009年5月版,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