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3期   作者:胡廷选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在知识构架、内容特性、认知要求上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有机衔接,而且
        胡廷选
        凉州区丰乐镇九年制学校   甘肃省武威市   733016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在知识构架、内容特性、认知要求上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有机衔接,而且,现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的很多知识、内容、问题、观点、思想等,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原型与素材,进而促使学生在认知思想、学习站位、理解探究上受到更多感染、熏陶,为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提升而给予帮助。因此,将生活化思维渗透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既符合当前的教育现状,也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很多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依然与生活化思维要求有着较大差异。由于师生思想的不重视,使得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时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发挥出其在学生思想教育、道德培育、品格塑造、价值引领层面的作用与价值。对此,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并通过对生活化思维的融合、渗透、应用,为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思想认识蜕变,道德价值塑造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其主导思想中便是对生活化思维的深刻体现。目前,全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也再次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发展需要,切实发挥好其在初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层面的作用。由此可见,将生活化思维充分融合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性。因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思维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与时代导向为驱动,就教学措施不断变革,教学内容加强整合,教学活动有效组织,教学路径切实拓展,进而促使学生在生活化思维的辅助与带动下,更好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和自我发展夙愿。
        一、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使用比较普遍,且取得了较高效果。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生活化思维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病,其在很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教学发展,影响了学生发展。
        1.教学模式与生活化思维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束缚下,使得很多教师在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依然按照传统模式与固有思路设计教学活动,讲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枯燥化、单一化、无趣性比较普遍。而且一些教师总认为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思路更加可靠,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程式化、套路化模式比较普遍。至于对生活化思维驱动下的全新教学模式的践行,基本都是浅尝辄止,教学开展依然徘徊在创新与传统的边缘,生活化思维的内涵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与全面渗透。
        2.教学措施与生活化思维导向难以充分契合
        生活化思维是建立在生活化理念之下的一种全新思维导向与教学模式,其核心是生活实际体验与教学内容、活动、思想的无缝对接与高效融合,让学生在生活现实与知识内容的迁移与过渡中实现认知飞跃。然而,在当前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生活化思维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解读不都充分、把握不够精准,以致在教学实践中,追逐更多的是表象层面的应用与渗透。教学形式看似比较靠近生活,比较丰富多元,但是在具体效果上,并未对学生心灵、思想、价值、认识等方面带来实质性感召与实切性影响,教学措施的落实与生活化思维的导向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二、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定位层面的诸多特点,为生活化思维更好融入与渗透提供了坚实后盾与有效保证。为了确保生活化思维得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分实践并高效应用,教师在具体措施落实中,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加强对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而使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最大化彰显,效果更显著体现。


        1.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借助生活元素,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过调研了解发现,现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的很多内容,知识,与生活之间都有着紧密关联。教师在教学设计、实践中,要加强对生活素材、资源的应用,给予学生更加真切、生动、丰富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一是加强对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生活素材的借助与应用,培养学生善于发掘生活元素的意识,在实现教学与生活相互对接的过程中彰显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二是加强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与渗透。借助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开展剖析,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在开展“遵守规则”教学时,可以借助生活视频、资讯、案例等,引入由于不遵规守纪而酿成的一些悲剧,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引发警醒,进而与潜意识间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创设生活情境,切实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生活现实中的很多场景,情境,都可以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好辅助,而且,在主动鲜活、真实的生活化情境体验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将会得到充分激活。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并借助故事、游戏等方式,使学生融入其中,学习知识,塑造品德,提升能力。一是创设故事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具体故事关联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内化能力。二是构建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与熏陶,提升其精神境界,培育其高尚道德,塑造其价值观念,涤荡其心灵世界。例如,在“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中,教师可以就现实生活中学生之间交友故事的引入,让学生开展辨析,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3.以学生需要为驱动,组织实践活动,全面塑造学生综合素养
        在很多实践体验活动的驱动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得到切实彰显。教师在践行生活化思维教学尝试中,应该立足学生生活现状,多组织一些具有针对性、探索性、诱导性的实践活动,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理解不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和价值,为促进其学习发展而提供助力。一方面,在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学习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离开课题,进入社区、公园等开放环境,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在服务与奉献中锤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带有趣味性、竞赛性的交互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比赛、研讨、辩论等方式,交流分享自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丰富其精神世界,推动其获得认知蜕变与发展提升。
        三、结论
        总之,生活化思维的诸多优势,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开展给予了铺垫,提供了助力。因此,教师在践行生活化思维要求时,应该针对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病,开展研究探索,寻求变革突破,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路径的拓展,让学生在生动、多元、丰富的生活化体验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情感价值内涵,进而为推动学生认知发展,能力提升而给予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立亮.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师,2019(S2):92.
        [2]陈俊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01):52.
        [3]廖丽敏.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08):27-28.
        [4]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