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贵强
重庆市綦江区北渡学校初中部 401420
摘 要:世界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在初中教学中,生物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展开环保教育的绝佳途径。所以,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活动时,应该高度重视,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办法,有效将生态环保教育渗透其中,保证在全面促进学生环保意识提升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具备较高的环保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态环保教育;渗透方案
在环境保护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强化预防。针对生态环保教育来说,作为环境保护的关键途径,对保护效果的提升有很大促进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期间,很多内容都与生态环境精密相关。所以,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生态环保教育资源展开充分利用,借助较为适当的方式,合理地将生态环保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环保教育渗透现状分析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十分严重,所以,在教学期间,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往往比较侧重,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很多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材的依赖性很大,常常按部就班,一味地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缺乏拓展创新的意识。虽然,部分教师在授课阶段,会涉及到环保方面的内容,但是也是浅层次的对学生讲解,不能深入的让学生理解生态环保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知识点渗透过于单一。所以,综合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环保教育渗透效果来看,整体还没有实现对生态环保教育的科学融合,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颇多。并且,在教育中,也不能深度的将生物教材中所隐含的生态环保教育资源挖掘出来,进而导致生物教学实效性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阻碍了生态环保教育的合理融合。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保教育的方案分析
面对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环保教育不合理、不到位的情况,为了可以有效解决,不断提升生物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生态环保教育渗透方案。
(一)充分挖掘生物教材中的各类资源
经分析,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涵盖了非常多与生态环保相关的资源。所以,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中,应该深层次的挖掘教材当中的环保资源,适当的对将环保方面的知识拓展开来,保证可以为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内容讲解过程中,可以科学的为学生列举一些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真实案例,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影响,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从真正意义上明确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掌握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了解环保的具体方法。
而教师在八年级上册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内容展开教学期间,应该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为学生展示环境恶化对生物物种灭绝的影响相关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正视以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二)科学开展生物探究活动
新课标之下,针对生物教学工作的开展,极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革新以及改进学生的学习办法,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在探究中快乐的学习,能够善于动手并乐于动手,确保学生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大幅度增强,从而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创新精神。通常情况下,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故而,在初中生物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合理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以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受到良好的生态环保教育。
第一,强化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尽可能都将学生学习以及探究生物知识的热情激发出来。经分析,适当的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在课堂上,能够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以便学生在多媒体课件所营造的氛围之下,有效对学习探究活动进行开展。
第二,科学开展分组探究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和探究,快速掌握知识。比如: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主要类群”时,针对野生动物,教师可以将《动物世界》的相关图片以及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对野生动物的习性有所了解,保证学生能够对野生动物产生一定喜爱,从而主动保护野生动物。然后,教师应该为学生播放一些捕杀和贩卖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视频等,要求学生利用生物链相关知识,解释这些行为的危害,进而让学生明确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
(三)积极开展生态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在生态环保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开展生物探究活动,深度挖掘教材资源之外,也应该强化对环保主题活动的开展,成立环保实验小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在我国环保教育日非常多,诸如:植树节、地球日等等。所以,在生物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传统环保教育日,配合相关主题,定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组织以及鼓励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强化宣传和教育。通过这样的形式,保证环保教育能够持续开展。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内容可以包括:洗衣粉对蚯蚓的影响等。借助这类活动,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会得到提升,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了解到环保的重要作用。以此为依据,教师可以借助黑板报等,大力宣传环境法规,将环境污染所产生的危害披露出来,并发布环境治理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确保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身边环境污染问题,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以及爱护环境的使命感,可以具备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在潜移默化培养自身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环保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是环境保护教育渗透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科学制定教学任务,强化对教学理念的革新,加大对生态环保教育的重视,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在将生物课堂作为基础的前提下,高效组织生物探究活动,加大课外实践力度,保证可以从整体的角度上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薛治水.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66.
[2]赵敏.初中生物教学中三管齐下渗透环保教育[J].中国教师,2018(S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