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课堂

发表时间:2020/9/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3期   作者:宫美荣
[导读] 2019年6月15日,利用星期六休息之日,我参加了团县委组织的“书香灵丘2019传统文化进校园国学经典进课堂”公益讲座的学习。
        宫美荣
        武灵第一中心校王家庄学校   034400

                                  
        2019年6月15日,利用星期六休息之日,我参加了团县委组织的“书香灵丘2019传统文化进校园国学经典进课堂”公益讲座的学习。一个上午的时间,预计从8点30分到11点30分,而结果是结束时间差不多到了12点30分,中间也没有休息。刘博老师开侃侃而谈,博古引今,赢得了台下听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我作为一位从教三十年的教师由衷地佩服刘老师的博学,更佩服他的敬业、尽责。几个小时的学习可以说受益匪浅。如何让经典走进课堂,让两者相辅相成呢?
一、说经典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没有被历史淘汰并且充分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也充分证明了它的可参性,可用性。虽然近十年来我已经接触到一些书法、古诗词、曲的学习,也有一些收获,自以为是一个懂得经典的人。当聆听了刘博老师激情洋溢的讲座,我深深感到汗颜。这时才真正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井底之蛙”。我们的国学经典远非如此,我只是接触了“九牛一毛”而已。
? ? 只是对经典一词的说文解字便让我油然而生敬意。所谓经典,经,织也,从丝也。经线是主导线,是永恒线。两手捧着的是典,是重要的文献。《说文解字》对经典的阐述 ,充分彰显了古人的智慧,也进一步告诉我们,经典的东西是永恒的,经典的东西是需要我们捧着用心去品读。
二、用经典
        学以致用,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我们的习主席便在这方面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习主席的每一次讲话,不仅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而且时时处处引用智者的名言警句鞭策自己,告诫他人。譬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等,这即是自身的自勉,也是告诫我们如何立德,如何树人。习主席不仅是经典的倡导者,引领者,也是经典文化的传播者。新的一带一路使中华经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经典是文化底蕴,经典是民族之魂。

作为经典的学习与传承者,作为教师,在进一步了解经典的博大精深和无穷智慧的同时,一方面应加强自身的学习,让经典成为升华个人的精神素养的营养大餐,同时也要把经典引进课堂,为学生的厚积博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把经典深入到课堂中去,深化到学生的心中呢?
三、明经典
        学经典,首先要明经典,即明白经典对于学生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小学生的启蒙经典教育更是意义重大。首先小学生处于幼稚期,对于经典的认知很是浮浅,似懂非懂,甚至一点不懂。如果硬性讲解,纸上谈兵起不到任何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明白学经典的意义呢?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法,为什么有的人又会说,又会写,而且是引经据典,让人信服,让人佩服呢?而有的人却是话都说不好,更不用说写文章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时的一段对话很是明显的对比。为什么关羽能够出口成章,而张飞只能一句同样的话重复三次表达自己的观点呢?关于自小熟读《春秋》,即经典。他积淀了非常多的词汇,因此可以运用自如;而张飞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又让他如何引经据典呢?可以告诉学生,会说,就会写;会写,更会说。会说会写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词汇,经典便是最好的资源。
四、学经典
?? 小学生处于幼稚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实施给予教育,加强记忆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诵读经典,是他们必读的课程。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教条的为学生讲解,“填鸭式”的方法,只能事倍功半,起不到好的效果不说,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因此,我们选择经典文献,大声诵读,直到记忆在脑子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固本培元,返朴开新。解大意,记真知,这是一个由难到易的过程。
        学经典的最好方法是读经典。读经典要做到“五到”:口到、手到、眼到、耳到、心到。古人的大声诵读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跑神是学生的通病,因为只有这样口读,手指(手指即用手指着字),眼看,耳听,心记,学生“开小车”的毛病可以改好多。
1、诵读标准姿势
足稳踏地 ? 背挺冲天 ? 臀不满凳 ? 肘不离桌
左手压书 ? 右手点字 ? 声音响亮 ? 主一无趁
众人拾柴 ? 不离不弃 ? 用志不分 ? 念兹在兹
2、领读
        上所施,下所效。让学生做到朗读成诵,老师必须身体力行。因此,老师必须领着学生诵读,把方法教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齐读、分读、通本读,要做到神气十足。怎样的朗读才是真正的朗读呢?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就是朗读。经典的朗读要形成一定的气势。一个大的氛围,会引领每个学生进入到这个角色中。
? ? 让经典走进课堂,让课本“退居二线”吗?不是的。刘博老师独特的授课方法也让我大开眼界。合理安排,删繁趋简,采用四两拨千斤顶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巧妙地做到经典、教学两不误。在这里要为刘博老师点一个大大的“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